3月CPI同比增速跃升至1.5%,环比增速归零,创下2013年以来同期新高。从CPI食品各个分项的情况来看,3月鲜菜、蛋类和粮食的环比增速均较历年同期均值水平有比较明显的上行,其中以菜价的涨幅居首。鲜菜价格的明显回升无疑会给CPI增速带来较大的上行压力,后续对于通胀的判断也需要密切关注菜价和猪价的变化。猪肉价格4月以来也有止跌,这使得其4月价格的环比增速降幅明显收窄,不过从价格水平上来看,目前仍处2014年以来同期低位。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例,2021年9月的降雨量远高于2016年以来同期水平,9月种植不足影响其10月的鲜菜流通上市量,进而使得价格上行幅度超出以往的季节性。
近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再度受到政策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要“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引发广泛关注,从国际上来看,许多经济体已有类似的基金在实际运作。从国际上来看,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是部分发达经济体处置金融风险的普遍做法。参考发达经济体的实践经验,我们预计,我国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的运作可能也会采用设立理事会或者公司制的形式。从资金使用来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或主要用于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机构)的风险处置。根据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机构评级结果,2021年四季度“高风险”类机构数量下降到316家,较2019年同期减少了229家,在资金援助加强的背景下,我国金融风险处置有望进一步加速。
近期受俄乌冲突等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波动明显加大,布油价格已突破120美元/桶,WTI油价也升至110美元/桶以上。2017年-2018年海外流动性趋于收紧,国内需求也远不如前,价格传导路径受阻,使得PPI增速最终还是震荡下行。从内因上来看,最重要的区别在于2010年-2011年的通胀主要由需求拉动,而2017年-2018年则更多地来自于成本冲击。由于两轮工业品价格周期的推动因素不同,因而最关键的差别其实出现在传导路径的通畅性上。如果国内保供稳价措施有效,则工业品价格“内外分化”的态势或将再度出现,而当前环境可能和2017年年中至2018年年中这段时期比较类似。
今年经济开局表现亮眼,从前两月的数据来看,生产、投资和消费增速全面回升,但数据靓丽表现的背后,是经济内生的恢复韧性和短期暂时性因素共同交织的结果,我们认为,经济恢复的势头尚不牢固,持续性仍有待观察。
今年概率最大的政策组合就是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同时加杠杆,而相对概率较小的政策组合是政府、居民加杠杆,企业降杠杆。
为提升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效率,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健全北交所制度建设,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防风险成为全年工作的重心之一,特别是金融领域风险。
两会上对于全年经济目标将如何设定?重点工作又会有怎样的安排?
俄乌冲突或拖累美联储加息幅度。本周多位美联储官员发表讲话,整体态度仍支持3月加息,但多位官员提及需密切关注乌克兰局势的发展。
冲突爆发短期将冲击权益市场,但持续时间不长,大规模、长时间的地缘冲突对权益市场的影响更加显著。
美联储会议纪要公布,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胀路径的不确定性上升,通胀风险呈上行趋势,预计2022年PCE通胀率在2.6%,2023年为2%,要加快收紧政策步伐。
2022年开年的第一份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明显改善,劳动参与率也有显著上升,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那么,劳动参与率的变化原因何在?未来劳动参与率又是否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呢?
2022年开年的第一份就业报告显示,美国就业市场明显改善,劳动参与率也有显著上升,但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其他原因的变动中,除疫情导致的永久性提前退休,还存在受疫情影响的暂时性因素,如育儿需求,公司关闭,实际工资放缓等。
预计在“稳增长”政策诉求较强的背景下,宽松的货币政策仍有空间,社融增速或将延续上行态势。
去年在全球疫情屡次反复、我国出口韧性显著增强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保持着较强的运行态势。那么,在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强势的人民币汇率是否能够维持?其变化又会给经济带来怎样的影响?
贬值预期依然存在。
截至1月23日,已有29个省份的两会陆续召开,而地方两会往往可以看作是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的缩影。那么,各省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做了怎样的安排?全年重点工作又有怎样的部署?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7.8%提升至10%。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不仅讨论了加息进程,甚至提及了可能在首次加息不久后启动缩表。那么,究竟何为缩表?这一进程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中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第一财经
APP
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
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
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
第一财经
VIP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