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生为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高层管理教育项目副院长)
两会政策:
《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大V解读:
2025年经济政策方向传递出清晰有力的核心信号:通过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推动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当前经济发展面临双重挑战:外部地缘政治冲突,全球贸易投资增长乏力;内部市场主体信心和内需不足,“内卷式”竞争。在此背景下,中央货币政策工具箱不断创新升级,预示着宏观调控变得更加高效精准。
财政与货币政策构成政策组合拳的核心。财政政策明确转向“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则突破过往稳健基调转向"适度宽松",这种政策转向具有双重传导效应:一方面通过释放流动性与下调利率,缓解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约束;另一方面通过传递积极信号提振市场预期,促使企业投资与居民消费决策从观望转向行动。
政策调整对微观主体将产生结构性影响:
•对企业端而言,融资渠道拓宽与成本下降将缓解经营压力,更将通过改善经济发展预期修复投资信心。
•对居民端来说,消费信贷便利化有助于释放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在大额耐用品消费领域。
•在理财领域,低利率对传统理财收益影响有限,考虑到实际购买力与实际收益率增益于低通胀环境,投资者可考虑优化资产配置结构,适度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以提升理财收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多出有利于稳增长、稳预期的政策,慎重出台可能产生收缩和抑制效应的政策。
持续推动我国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会议指出,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好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禁新增隐性债务,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包容性,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会议对下半年有效释放内需潜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等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
下半年,宏观政策将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力度及其协同配合,推动新动能稳步成长,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处于合理水平,高质量实现既定经济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