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赵伟,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事件:3月14日,央行公布2025年2月中国金融数据,信贷余额同比下行0.2个百分点至7.3%,社融存量同比上行0.2个百分点至8.2%,M2同比持平于7.0%。
核心观点: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打破当前预期偏弱的循环格局
M1同比回落主要源于居民活期存款走弱,而非企业活跃度不足,这或显示居民资产配置正转向权益市场。2月新口径M1同比增速微降0.3个百分点至0.1%,而原口径M1同比增速回升3.2个百分点至-2.5%。差异主因在于居民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下降5.1个百分点至4.6%。结合1-2月居民信贷偏弱的数据表现,或反映资金正流向近期回暖的证券市场。
信贷数据印证居民风险偏好依然审慎,杠杆规避意愿明显。1-2月居民短贷同比少增1898亿,中长贷同比少增1449亿,凸显居民对负债的谨慎。该趋势既延续了2024年下半年边际消费倾向下行轨迹,也与2月核心CPI回落形成印证,表明居民信心修复仍需时日。
企业端同样显现谨慎态度,1-2月中长贷合计同比少增6000亿元,PPI持续收缩制约投资意愿。尽管1月单月企业中长贷呈现高增态势,但2月数据印证该趋势难以为继。PP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压缩企业盈利空间,叠加外部不确定性,企业资本开支保持观望姿态。
曙光初现:2月社融增速已获财政融资放量支撑,居民资产结构调整显露积极信号。但化债资金到位滞后(2月财政存款同比多增16374亿)与信贷需求疲软显示复苏基础尚不牢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或将有效打破当前预期偏弱的循环格局。随着"加大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的财政政策加速落地,预计社融将保持稳中有升,财政资金直达实体有望改善微观主体现金流,进而推动信贷企稳。
常规跟踪:信贷同比少增,社融同比多增。
2月新增信贷10100亿,同比少增4400亿,边际拖累主要源于企业中长贷。居民部门贷款下降3891亿,同比少减2016亿,其中短贷减少2741亿,同比少减2127亿,中长贷减少1150亿,同比多减112亿。企业部门方面,票据融资明显增加,同比多增4460亿,短期贷款新增3300亿,同比少增2000亿,中长期贷款新增5400亿,同比少增7500亿。
2月新增社融22375亿,同比多增7416亿,政府债券融资放量而贷款回落。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6528亿,同比少增3245亿。政府债券新增16939亿,同比多增10928亿。企业债券新增1702亿,同比多增279亿。委托贷款减少228亿,同比多减56亿,信托贷款减少330亿,同比多减901亿,未贴现汇票减少2987亿,同比少减699亿。
2月M2同比持平于7.0%,新口径M1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0.1%。存款结构中,居民存款新增6100亿,同比少增25900亿,企业存款减少8940亿,同比少减20960亿,财政存款新增12576亿,同比多增16374亿,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6726亿。
风险提示
经济变化超预期,政策超预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政治局会议强调了当前国际经贸形势的严峻性,提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策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以内需为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聚焦稳就业与稳企业,稳定市场预期,并加速实施扩内需政策以应对外部风险。
政府工作报告概述了财政政策将采取的措施,包括扩大赤字和发行更多政府债券。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经济增长、就业和通胀三大核心目标,并提出务实措施以应对通胀下行压力,同时突出“投资于人”的新循环,推动地方财政扩张,加强地产政策“保主体”,促消费成为经济工作主要抓手,财政货币政策符合预期。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可以理解为持续用力、更加给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安排,包括提高预算赤字率、增加政府债券发行、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消费以旧换新以及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