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消费贷额度升至50万,能否成为撬动内需增长新支点

2025-03-26 14:50:30 听新闻

作者:薛洪言    责编:张健

3月以来,国家密集出台消费金融政策,旨在提振消费并稳定经济增长,通过放宽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等措施,促进消费需求释放。

(作者为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

3月以来,围绕大力提振消费的战略部署,消费金融领域政策密集落地。3月5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亮相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明确提出将研究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率先释放政策松绑信号。3月14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下称《通知》),从产品创新、服务提质、环境优化等维度绘制金融助力消费升级的路线图。之后,中办、国办于3月16日联合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上述政策的递进出台,体现了国家对提振消费的重视和决心,也预示着消费金融将在提振消费中发挥更大作用。

就《通知》核心内容来看,主要包括供给扩容、管理优化、合理纾困、环境建设四个方面。

供给端,要求金融机构紧扣扩大商品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和培育新型消费三大方向创新产品体系,并针对优质客户实施消费贷款额度动态调整机制: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上限由30万元提升至50万元,互联网消费贷款上限由20万元提至30万元,贷款期限同步由5年延展至7年。管理机制革新方面,鼓励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投放力度,通过FTP定价优惠(不低于10个基点)、信用卡线上申领等创新手段优化资源配置。纾困机制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借款人信用记录、还款保障等,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频次,建立贷款续贷绿色通道。环境生态优化方面则聚焦规范合同条款、明示最终综合融资成本、规范三方合作、整治返佣乱象等,构建健康可持续的消费金融生态。

宏观视角看,WTO预测2025年全球贸易增速将回落至2.8%,叠加特朗普潜在关税冲击风险,今年外需不确定性增大。与此同时,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依靠投资拉动的传统稳增长手段空间变窄,消费成为全年稳增长的主要抓手,被置于2025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务首位,成为破局关键。

当前我国消费市场仍处弱复苏通道。2025年1-2月社零累计同比增长4%,虽高于去年同期,从季调环比来看,1-2月社零环比增速分别为0.35%和0.19%,尚未恢复到2019年前的平均水平,整体消费动能偏弱,仍需政策加码激活。

在此背景下,以《通知》为代表的消费金融新政,意在通过适度松绑、鼓励创新,来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需求,为提振消费、稳增长贡献金融力量。随着相关政策落地,银行消费贷款有望在场景融合、额度、利率、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开展新一轮产品创新优化,整体方向是更高额度、更低利率、更长期限以及更灵活的还款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借款人消费需求。

举例来说,针对大额消费贷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的要求,可以更好地破解大额消费支付瓶颈。当前,我国居民在汽车置换、家居装修改造等领域的长期大额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但传统消费贷款普遍存在额度受限、期限偏短的痛点。

以新能源汽车购置为例,政策调整后,延长贷款期限至5年可有效降低月度还款金额,且能更好地匹配车辆使用寿命与还款周期,有助于刺激20万元以上中高端车型消费。假定贷款金额30万元,3年期年利率按3.5%计算,等额本息还款每月还款约8791元;而政策调整后贷款期限延长至5年,年利率仍按3.5%计算,每月还款约5458元,将大大降低消费者的月度还款压力。

同时,消费贷款新政与以旧换新补贴形成“金融+财政”组合拳,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和执行效果,为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以家居改造为例,消费者在进行家居改造时,既可以享受金融机构提供的消费贷款利率优惠,又能获得以旧换新补贴。假设消费者需要更换一套价值10万元的家居家电,申请消费贷款并享受以旧换新补贴后,月度负担将大幅下降,反过来能大大提高消费者的消费意愿。

简单的降息提额不可持续,银行消费贷的未来突围方向需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深耕”。首先,场景化嵌入是破局关键。消费贷的本质是服务于具体消费行为,银行应跳出单纯放贷逻辑,主动对接消费趋势和消费场景;其次,进行客群分层与区域下沉,针对不同客群开发针对性产品,提高差异化竞争能力;同时,持续发力金融科技,提高风控水平的同时优化用户体验。最终目标是将消费贷融入实体消费链条,通过差异化服务体系实现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的转型。

举例来说,在客群分层方面,除了继续发掘优质客群大额消费贷的空间外,还可围绕县域居民、新市民群体等发掘差异化的信贷需求。当前,城乡消费结构差异明显,县域市场潜力巨大,县域居民对耐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有需求,新市民在融入城市过程中也需要金融支持。从潜力挖掘的角度看,县域居民和新市民群体的消费弹性更大,面临的资金约束也更强,可挖潜的空间较大,做好金融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消费复苏和消费升级。

对于借款人来讲,则需警惕将消费贷投向投机领域或非必要消费,只有确保借贷规模与偿付能力动态平衡,才能在享受金融便利的同时筑牢风险防火墙。消费贷更适合用于能产生长期价值或提升抗风险能力的大额消费。例如,职业教育培训、医疗健康支出、家庭必要耐用品升级(如节能家电)等场景,可通过分期支付缓解短期资金压力,同时获得未来收益或生活质量提升。反过来,若将大额消费贷用于投资场景,一旦投资失败,将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不可不慎。

总之,随着消费金融新政的密集落地,标志着我国通过金融供给侧改革激活消费市场的战略布局已全面铺开。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消费金融有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成为畅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引擎和撬动内需增长的新支点。在这个意义上,消费金融,正迎来新一轮上行周期的起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