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心脉医疗(688016.SH)发布2024年年报,核心产品降价、补税、叠加大幅减少研发投入,让心脉医疗遭遇了自上市以来增长最艰难的一年。
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06亿元,同比微增1.61%;归母净利润5.02亿元,微增1.96%。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3.7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5亿元,降幅33.08%。
Wind数据显示,心脉医疗在2020~2023连续四年营收、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大部分时间都在30%以上。即使是在2022年,公司的上述三项指标增长率也分别在30.95%、12.99%和12.25%。
转折点可追溯至去年8月,心脉医疗公司一款核心产品Castor®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下称“Castor支架”)“出厂价5万代理价12万”经国家医保局披露后,引发舆论哗然。
2024年8月19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连续收到群众信访,反映Castor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价格虚高问题。经初步核实并查询公开信息,心脉医疗Castor支架(200mm长度)出厂价格为5万元左右,经代理商供应医疗机构的价格超12万元,初步约谈后心脉医疗提出价格调整计划,但未改变价差,显著超出必要范围等事实。此后心脉医疗回应称,将调整价格标准与行业内一致,以实际行动减轻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压力。
8月26日,医保局宣布,12家企业重新制定胸主动脉覆膜支架价格,其中心脉医疗Castor支架报价不高于7.15万元,降价幅度为40.42%。
此前心脉医疗提供的数据显示,2023年Castor支架植入量在6500~7000个,2023年销售金额约在4.5亿~4.9亿元。按照公司2023年度总营收11.87亿元计算,Castor支架在总营收中占比约为38%~41%。
心脉医疗并未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这款Castor支架的具体销售数据,但提及由于下半年市场环境变化,公司部分产品价格及推广策略的调整因素,全年销售额增速及利润受到一定影响。
从分季度数据看,公司的经营状况在三四季度急转直下。
2024年的三、四季度,心脉医疗营收分别为1.82亿元和2.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和-0.51亿元;扣非净利润为1.15亿元和-1.06亿元。2023年,公司相对应的营收数据分别为2.67亿元和2.9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9亿元和1.04亿元;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和-0.9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心脉医疗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状况也在下半年断崖式下跌。一、二季度该项数据分别为2.12亿元和1.30亿元,到了三季度滑落至0.33亿元,四季度降为负数,为-184万元。
此外,公司的研发投入强度也在降低。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合计1.70亿元,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05%,比上年减少7.89个百分点;总金额较上年同期减少9092万元,同比下降34.91%。
心脉医疗还在年报中披露了补缴税款事项。
2024年8月14日,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小组发布《关于 2024 年上海市第二批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公告》,因心脉医疗累计两年(2021年、2022年)未填报“企业年度发展情况报表”被取消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取消起始年度为 2023 年。2024年12月,心脉医疗补缴上述企业所得税 6223万元,并支付滞纳金690万元,两项合计约6913万元。
不过心脉医疗很快对此进行了补救,2024年12月,公司重新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2024年度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
要求2025年年底前全国80%左右的统筹地区基本实现与定点医疗机构的即时结算
重点收集有临床数据支撑、有统计学差异的质量和药效问题线索,共商进一步保障集采药品质效的意见建议。
注重倾听来自临床一线的意见和声音。
专家认为,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能够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失能风险给家庭带来的重压问题,呼吁长护险尽快全面落地,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丙类目录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聚焦因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创新程度很高、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