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40+1”洞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杭州试点打造国家级数据“高速公路”

新华社 2025-04-02 11:50:26 听新闻

责编:罗懿

据了解,此次20家参与建设的企业涵盖了数据、通信、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

4月1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杭州市试点项目正式启动,相关区、县(市)政府和20家企业代表签署建设承诺书,共同探索打造数据“高速公路”。

杭州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试点,与数字经济发展和数据产业培育的长期积累密不可分。自2023年启动“中国数谷”建设以来,杭州市已形成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政策体系。2024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实现增加值6305亿元,创历史新高。

“我国数据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然而,数据的高效利用面临诸多挑战,数据流通不畅、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亟待解决。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杭州市试点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杭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此次20家参与建设的企业涵盖了数据、通信、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头部企业。在试点中,杭州承担数场、数联网、区块链、隐私计算和可信数据空间等5项任务,探索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流通利用技术路线和实践路径。

举报
相关阅读

以标准技术法规三维协力,推进公共数据高质量利用︱法经兵言

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资源登记、技术支撑、制度保障等方面协同推进,才能充分释放公共数据资源的价值,实现公共数据资源的安全高效流通。

193 04-20 20:29

积极推动数据流通全过程治理的法治化︱法经兵言

为破除数据安全高效流通中的诸多堵点卡点,需从治理理念与具体制度上着手,树立“以用为主”的观念,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不仅是满足合规要求,更要通过数据的安全高效利用驱动数据业务价值的实现和增值。

251 03-24 20:23

近三成就业者灵活就业,工作稳定性、社保水平待提升

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4041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7032万人,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占到了全国就业人员的27%,占城镇就业人员的43%。

671 02-27 21:55

银行引入人形机器人:大机遇下的技术、隐私与伦理困境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当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银行领域,智能化的人形机器人崭露头角,正逐步成为创新业务的得力工具。它既能优化客户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还能为银行带来全新的业务模式。不过,银行在广泛应用人形机器人的道路上,仍面临技术瓶颈、数据隐私保护等诸多难题。接下来,本文将深度剖析人形机器人在银行领域的发展前景、带来的变革,以及应对挑战的方法。

110 02-26 10:03

数据产业创造巨大价值愿景的政策驱动与市场逻辑

与产业发展所赢得的资源优势十分鲜明一样,我国数据产业扩张过程中的短板约束与结构失衡的问题也较为突出。

255 02-24 19:47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