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发起反倾销调查。当天美股开盘后,美国医疗影像设备巨头GE医疗股价暴跌超16%,美国CT球管巨头万睿视(Varex)股价暴跌超18%。
商务部称,本次反倾销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申请而发起的,调查产品为部分滚珠轴承医用CT球管产品。
根据申请人提交的初步证据,2022年至2024年,自美国、印度倾销进口的相关产品进口数量累计增长13%,进口价格持续下降,对国内产品销售价格形成压低和抑制,国内产业经营困难,处于亏损状态。
商务部发言人表示,本次调查反倾销调查针对来自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产品的不公平竞争行为,调查机关可根据调查结果作出是否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决定。
截至发稿,GE医疗方面未就中国商务部最新的反倾销调查向第一财经记者作出回应。
“在当前全球贸易背景下,这类申请或类似举措未来还可能进一步增多。”一位医疗影像设备企业高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同时称,若采取反倾销措施,可能提升国产CT球管的市场份额。
商务部同时还对进口医用CT球管发起产业竞争力调查。与反倾销调查仅涉及自美、印进口的部分滚珠轴承医用CT球管产品不同,产业竞争力调查涉及所有进口的医用CT球管产品,不针对特定国家和地区,不影响正常贸易,是一项事实性调查,关注相关产品进口对国内产业及其竞争力的影响。
根据相关信息,中国医用CT球管产业起步较晚,产业处于发展期。受进口产品冲击,国内产业经营困难,产业竞争力受到不利影响。
多名医疗设备行业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CT球管是CT影像设备的核心部件,目前国内CT设备使用的CT球管也大多为进口产品。
据第一财经记者从行业方面了解,目前GE医疗、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三大医疗影像设备巨头都使用自产CT球管。
除此之外,全球CT球管两大厂家分别为美国的万睿视和飞利浦旗下的当立(Dunlee),供应了国内厂商超过80%的CT球管和GE医疗的部分CT球管,同时还供应了绝大部分替换市场的球管。
业内人士预计,中国每年新设备对CT球管的需求超过5000根,而替换球管需求更是高达10万根。
除了上述厂商之外,国内的CT球管主要厂商还包括上海超群检测旗下的科罗诺司(chronos)、昆山医源等。此外,医疗影像设备整机厂商联影也自产一部分CT球管。
一位行业人士分析称,反倾销调查可能会导致国内厂家进口CT球管成本上升(主要是万睿视美国产),但由于万睿视已经在无锡建工厂,预计可部分对冲影响。
GE医疗方面表示,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过100年的历史,拥有很强的本土化布局和国产创新实力。
公司认为,这次反倾销调查不会对公司在中国的业务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跨国医疗器械企业在华持续推进全面国产化。
在GE医疗展示的80多款医疗设备产品中,都融合了数字化和AI技术,实现全面智能化;其中,24款全新发布的新品中,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占比高达50%,超过80%的产品均为国产。
自2025年4月4日起对原产于美国、印度的进口相关医用CT球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