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首票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蓝鳍金枪鱼、龙虾等进境鲜活水产顺利通关。这标志着该口岸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功能,鲜活水产经香港和澳门机场中转后,可通过专业运输车辆运抵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拱北海关关长、党委书记詹少彤出席活动并共同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揭牌。
上午10时59分,首批6辆水产专业运输车通过二道闸进境珠海,标志着首票业务完成通关。此前,该批货物通过一道闸后,已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指定监管场地候检区完成检验。只需30分钟,鲜活水产就可办结海关全部通关手续后顺利进口。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位于口岸进境货运查验场内,面积约3500平方米,配备有约2227平方米的查验平台,6个可满足不同温度标准的冷库,近30间技术用房,查验工具箱、新风系统、熏蒸库等156项设施设备,共分为进境水果、进境冰鲜水产品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作业区。查验平台还配备了13个封闭查验车位以及15个具有打冷条件的候检车位,充分保障车辆在查验过程中“全链条”保温保鲜。
此外,为做好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启用工作,内地与香港成立“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专班,拱北海关、香港海关、香港机场管理局、珠海市商务局、珠海交通控股集团等单位协同配合,高效完成货物衔接机制对接、申报模式衔接、通关查验协作等各项工作。为保障进境鲜活水产快速通关,港珠澳大桥边检站针对鲜活产品对运输条件和运输时长要求高、通关时间多集中在凌晨时段等特点,设立专岗提供“7×24小时”服务,通过开设“绿色通道”优先检查,实现鲜活水产品车辆“即查即放”。
香港海关副关长胡伟军、澳门海关副关长李煜辉、市领导杨川、拱北海关副关长李伟丰、珠海边检总站副总站长梁建伟参加活动。
港珠澳大桥开通七周年,已从宏伟地标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经贸大动脉"和"民生连心桥"。
港珠澳大桥开通以来,珠海公路口岸往来旅客超9334万人次、车辆超1942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开通七年来,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超级纽带”和外贸增长的强劲引擎。
针对台风后民生物资运输需求,港珠澳大桥海事局设立“复工复产服务专窗”。
“港车北上”自2023年7月实施以来,已有超过10万辆香港私家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