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用,首票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蓝鳍金枪鱼、龙虾等进境鲜活水产顺利通关。这标志着该口岸又增添了一项重要功能,鲜活水产经香港和澳门机场中转后,可通过专业运输车辆运抵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泽桐,拱北海关关长、党委书记詹少彤出席活动并共同为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揭牌。
上午10时59分,首批6辆水产专业运输车通过二道闸进境珠海,标志着首票业务完成通关。此前,该批货物通过一道闸后,已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指定监管场地候检区完成检验。只需30分钟,鲜活水产就可办结海关全部通关手续后顺利进口。
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位于口岸进境货运查验场内,面积约3500平方米,配备有约2227平方米的查验平台,6个可满足不同温度标准的冷库,近30间技术用房,查验工具箱、新风系统、熏蒸库等156项设施设备,共分为进境水果、进境冰鲜水产品和进境食用水生动物作业区。查验平台还配备了13个封闭查验车位以及15个具有打冷条件的候检车位,充分保障车辆在查验过程中“全链条”保温保鲜。
此外,为做好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启用工作,内地与香港成立“空陆鲜活产品专属快线”专班,拱北海关、香港海关、香港机场管理局、珠海市商务局、珠海交通控股集团等单位协同配合,高效完成货物衔接机制对接、申报模式衔接、通关查验协作等各项工作。为保障进境鲜活水产快速通关,港珠澳大桥边检站针对鲜活产品对运输条件和运输时长要求高、通关时间多集中在凌晨时段等特点,设立专岗提供“7×24小时”服务,通过开设“绿色通道”优先检查,实现鲜活水产品车辆“即查即放”。
香港海关副关长胡伟军、澳门海关副关长李煜辉、市领导杨川、拱北海关副关长李伟丰、珠海边检总站副总站长梁建伟参加活动。
“湾区标准”作为粤港澳三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共需、共享的载体,已成为越来越多湾区人的共识。截至目前,“湾区标准”的总数已经达到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香洲区正积极推进魅力香洲十大行动,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推进低空飞行试飞场建设,重点拓展航空物流、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应用等业务场景。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北上”港澳单牌车数量增长更为明显,日均通关量已突破1万辆次,周末及节假日日均达1.4万辆次。
本次“经珠港飞”首航团的成行,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在“民航协同跨境文旅”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今年第一季度,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已查验外籍旅客超12万人次,同比增长22%,创历史新高,其中免签入境的外籍旅客超2万人次,同比增长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