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浙江省2025年“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活动上,一项创新性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杭州市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正式亮相,这也是全国首个高校专利转化精准匹配大模型。这一由杭州市知识产权局主导开发的AI大模型应用,标志着浙江在破解“专利沉睡”难题上迈出关键一步。
长期以来,高校专利转化面临“供需匹配效率低、市场化渠道不畅”的困境。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数据显示,尽管全省专利转让许可次数已位居全国第一,但高校专利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这一背景下诞生的AI匹配大模型,汇集了5万条在杭高校可转化专利数据、3.5万余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基础数据,以及13万条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据,构建起国内首个专注于专利转化的专题知识库。
“过去企业找技术像‘大海捞针’,现在通过智能匹配,可以精准对接需求。”杭州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型能深度分析企业经营信息与高校专利的匹配度,从IPC分类号一致性、技术匹配性、专利相似性等维度构建“适配画像”,智能推荐最适合实施专利的企业名单。
这一创新实践背后,是浙江在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的系统性布局。活动现场同步发布的《浙江省人工智能专利布局与申请指引》,从申请前准备到审查要求,为AI企业提供了29个典型案例参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指引首次明确了AI专利申请的“伦理红线”,要求数据获取和运用必须符合法律及公序良俗。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省已建成5家国家级保护中心的专利预审绿色通道,并为AI企业提供“专利申请前评估”等专项服务。
为进一步加快与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杭州市民政局制定了《杭州市养老服务与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①香港首个AI大模型自动协同通用问答系统上线;②神州泰岳:正式推出泰岳灯塔AI大模型应用能力体系及岳擎泰岳泰斗avavox三大模型系统;③美国设立首个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的AI教育学院。
支持类脑智能项目建设。支持企业围绕类脑智能创新链布局类脑智能产业链,围绕类脑智能产业链强化类脑智能创新链,加快类脑智能产业化项目建设。
推动一批知识产权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安徽落地,不断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制度和“全链条”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知识产权强市、县域、园区队伍。
自6月28日起,在杭州机场内,针对不符合要求的充电宝,旅客可选择由送行人员带走、暂存或者快递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