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运金,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稳定外贸等”。
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在做好适时降准降息准备的同时,也将继续创设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可能会创设促消费再贷款、稳外贸再贷款等工具,再贷款额度有望提升,还可能会适度下调利率,加大专项支持力度。
会议提出要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央行将会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较大规模的资金支持,或释放流动性支持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募集资金。政策性银行将按照市场化原则,可能会成立“稳外贸发展基金”、“科技创新基金”等,通过股权投资、专项贷款、股东借款、资本金搭桥借款等途径投向相关企业,国开行可能会倾向于支持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新一代通信技术、生物科技等领域,进出口银行倾向于支持受关税影响较大的外贸企业及其上游相关原材料制造企业。
此外,会议还提出要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可能会在3000亿元左右,再贷款利率不高于1.75%。该项新工具与此前已设立的400亿额度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的投向领域有所不同,前者可能会侧重投向对扩大内需有较大贡献的餐饮、文旅、教育、批发零售、仓储物流等领域,向服务业企业提供贷款支持,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后者则主要投向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带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属性。
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
会议提出持续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加快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继设立科创板、成立北交所之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逐步完善,“科技板”的推出将进一步增强债券市场支持实体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的功能。
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在债券品种、审核与监管标准、风险分担机制、债券评级等方面实现专业化、便利化的金融服务。将有效拓宽科创债发行人主体范围,优化审批流程,为更多科创企业尤其是民营科创企业提供更低成本的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将吸引更多社会化资金投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域,加快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与高精尖技术研发,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
债券市“科技板”在促进科技债常态化发行的同时,也将为科创债指数基金的推出提供基础市场支持,进一步拓宽与完善金融投资产品体系。
(第一财经一财号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加大基础研究建设之外,上海也在推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引导鼓励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海陵区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十条政策》出台。
围绕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互联网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持续深化“人工智能+”行动,同时就弘扬企业家精神、履行社会责任、专心致志做强做优做大企业等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通过“汇金投资+央行融资”模式,形成灵活的资金支持机制,增强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