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前期制造业较快增长形成较高基数叠加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等因素影响,4月制造业PMI降到荣枯线之下。
国家统计局4月3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0%,比上月下降1.5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后落入50%以下。
其中,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1%,继续位于扩张区间,企业对后市预期仍保持乐观。部分行业企业对近期发展信心较强,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汽车、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均位于58.0%及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认为,4月份PMI出现明显回落,且回到荣枯线之下,表明经济底部回升态势仍有较大不稳定性。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出现明显回落,表明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引起的需求收缩倾向有所显现,必须高度重视。
张立群表示,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别要显著加大政府公共产品投资力度,显著扩大市场需求,增加企业订单;带动企业生产投资活跃,就业形势改善,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依靠政府公共产品、公共服务投资力度显著加大,使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显著回暖,带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回升,着力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和动能。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第一财经分析表示,4月制造业PMI下行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季节性因素,每年3月都是制造业旺季,4月制造业景气度都会有季节性下行;二是外部经贸环境变化,对美出口会有较大幅度下行,进而带动外需放缓。
从生产端来看,4月份制造业生产端较上月略有下降,生产指数为49.8%,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基础原材料行业和消费品制造业这四大行业以及大、中、小企业的生产指数较上月都有一定的下降。
从需求端来看,新订单指数为49.2%,比上月下降2.6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4.7%,较上月下降4.3个百分点。
价格方面,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同步加快下行。4月份,制造业原材料采购活动收缩弱化了对原材料价格的支撑,购进价格指数为47%,较上月下降2.8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下降;产成品销售价格也在市场需求端的放缓下进一步下降,出厂价格指数为44.8%,较上月下降3.1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专家文韬表示,4月份外贸环境的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一定的扰动,但是我国经济底座依然稳固。一方面,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等优势持续发挥作用,有效抵御了外部冲击,保障了经济的相对稳定运行;另一方面,前期我国的系列政策更是有力带动经济行稳致远。
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多项经济指标超出市场预期。4月以来,外部环境出现新变化,宏观政策及时出手。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全力巩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面。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4月28日表示,将推出稳就业稳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包括五方面内容:支持就业、稳定外贸、促进消费、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营造稳定发展的良好环境。
赵辰昕强调,加快实施稳就业稳经济若干举措,推动各项政策尽快出台实施,更加注重提高政策落地效率和实施效果,确保直达群众和企业;加力推动既定政策落地见效,包括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用好今年国家层面5万亿元投资资金、加快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这些政策大部分将在二季度落地,并不断强化政策取向一致性。
我国已累计建成3万余家基础级智能工厂,230余家卓越级智能工厂。截至今年3月底,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为83.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为66.2%。
中国智能家电制造商凭借完备的供应链体系和独特的设计创新,正持续赢得海外市场青睐。
3月小型企业PMI指数大幅反弹至近11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是本月PMI指数的主要亮点。
3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3.8%,连续6个月运行在54%左右的较好水平。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扩张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