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五一”低空游火爆,这些挑战依然明显

第一财经 2025-05-05 18:07:06 听新闻

作者:陈姗姗    责编:彭海斌

今年“五一”期间,包括海南,浙江,广东,四川,安徽,上海等多地都推出了低空游览项目,尤其是直升机游览观光线路受到不少游客的追捧。

5月1日,由贵旅集团携手亿航智能举办的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首飞仪式启动,一架黑白涂装的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在黄果树瀑布景区腾空而起,这是全国首次在大型瀑布景观区开展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观光飞行活动。

此次演示起降的机型,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载人类适航三证(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并取得运营合格证。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包括海南,浙江,广东,四川,安徽,上海等多地都推出了低空游览项目,尤其是直升机游览观光线路更是受到不少游客的追捧。

低空游火了

重庆就在“五一”期间启动低空飞行消费周,4月30日至5月5日期间,每天都在官方指定的小程序发放低空飞行消费券,消费者可凭券参与高空跳伞、低空观光等项目,参与消费周的低空消费类企业达35家,较去年增长45%。

安徽黄山及周边也在“五一”期间设立了多个低空游览点位,游客可围绕黄山山脉飞行,俯瞰山水与徽派村落。

在上海,上海新空直升机有限公司的杨浦复兴岛飞行基地在5月1日正式投运,并开启黄浦江陆家嘴昼夜低空游览项目。直升机从黄浦江“绿肺”畔启航,飞跃杨浦大桥,抵达陆家嘴金融城上空,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四件套”触手可及。

虽然夜间飞行10分钟的价格就超过2000元,但还是受到不少游客的青睐,运行第二天就从复兴岛起飞了8个架次,近50位游客。

成都也在“五一”期间上线市域内首条城市低空观光线路,游客可乘直升机游览熊猫基地的标志性建筑和城市地标性建筑。

其实不仅仅是“五一”,近年来多地低空游览需求都有大幅增长。比如在成都,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成都市的空中游览、跳伞运动等低空文旅飞行已达到4.5万余架次,同比增长18.1%。而在更适合通航飞行的海南,2024年的空中游览和跳伞飞行起降架次已分别达20.98万架次、1.49万架次,位居全国第一。

这背后是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推动,多地政府都在陆续出台相关落地政策,布局低空旅游项目。比如《广州市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就提出支持航空运营企业开发低空旅游和航空运动项目;《海南省低空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也提到拓展低空飞行器旅游观光场景,支持海口、三亚等环岛旅游公路沿线市县,结合驿站布局开通直升机、飞行汽车等低空旅游观光线路,丰富低空旅游的形式和内容。

监管和适航审定的挑战

不过,低空游的火热也给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五一”期间,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就要求各监管局开展通航排查,部分辖区甚至暂停了空中游览,体验飞行等通航运行,待局方组织监察员进行安全评估后再恢复。

事实上对于通航飞行尤其是载人的项目,民航局在监管要求上一直严格而谨慎,比如经监管局评估,通航公司无法确保在人口稠密区运行过程中,航空器在遭遇动力装置失效等突发状况时能安全避开该区域,则严禁在人口稠密区开展通航运行活动。

再比如获颁全球第一张载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亿航智能相关公司,其获批运营的航空器就有诸多运行限制,包括“禁止在已知或者预报的雨、雪、雷暴、结冰、沙尘暴、大雾等气象条件下运行;仅限昼间运行;航空器在隔离空域内飞行;航空器在人口稀少区上空飞行;航空器在远程机组视线范围内飞行;航空器禁止水上运行,包括起飞、降落和迫降”等。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内民航业,运行安全就被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而通航的相关要求虽然没有民航那么高,但更需要在日常训练和监管方面“绷紧那根弦”,首先是运营人自身要意识到安全比效益更重要。

而对于监管方来说,目前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也成为一大挑战。在今年两会期间,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姜春水就提到了当前低空经济在适航审定管理上面临的一些问题。

“到去年底,我国的无人机制造企业已达700余家,需要适航审定的中大型无人机型号800余个,而过去近40年间完成审定并颁发证件的有人机型号只有81个。”姜春水说,随着低空经济迎来发展热潮,以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代表的新型航空器取证需求呈井喷式发展,使得适航审定工作量和难度激增,目前已受理审查的44个无人机型号让现有适航审定资源难以承受其重,已经成为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发展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之一,建议我国进一步扩充适航审定队伍人数。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