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近期发布的一项针对2189家中国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营商环境相关的59项测评点中,中国在电子支付、获得电力、技能培训等领域的12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在建筑许可、供水、互联网连接、创新等指标领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其中,对于上海企业的调查数据则显示,上海绝大多数测评点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约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这也是世界银行首次将企业感受度纳入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Business Ready,下称“BR评估”)中,在整个营商环境评估中分值占比约为27%。
“这代表了全球营商环境建设的风向,看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的好坏,要更多注重企业的感受度。”普华永道中国综合商务咨询合伙人陈琳说,2018年以来上海从1.0版到8.0版营商环境的持续打造,尤其对企业感受度的关注,解释了上述调查结果的由来。
这些领域中国企业感受较好
2023年5月,世界银行公布了全新的营商环境评估体系,并于2024年10月3日发布了第一份营商环境成熟度报告《Business Ready 2024》,覆盖50个经济体。
和此前不同的是,BR评估包括3个支柱项(监管框架、公共服务、企业效率)、10项一级指标(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劳动力、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税收、争议解决、市场竞争和企业破产)及3项跨领域主题(数字应用、环境可持续、性别),分企业调查和专家调查两种方式采集数据。
作为BR评估的平行项目,企业调查项目是BR支柱三,也就是企业效率这一维度的数据来源。具体而言,BR中八个一级指标的效率维度将以企业调查的部分数据作为打分依据。
截至目前,世行已经公布了103个经济体的企业调查数据。相较而言,中国的企业调查表现总体较好,8个领域中有6个领域(解决商业纠纷、纳税、获取金融服务、市政公用服务、获取经营场所和国际贸易)的调查数据全部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时间效率和成本方面的调查数据普遍优于103个经济体的中位数。
“世界银行企业调查的B-Ready计分项目,主要关注企业办理相关事项的效率,包括时间、成本、便利度及电子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主观感受等维度。”陈琳表示。普华永道是本次中国企业调查项目的执行方,按照世界银行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期间,对2189家中国企业的所有者或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
这2189家中国企业,来自除港澳台之外的东部(560家)、中部(455家)、北部(343家)、东北(280家)、西北(287家)、西南(264家)六大片区。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型企业(5~19人)占比39%,中型(20~99人)和大型企业(100人以上)各占30%。从行业来看,主要分为三大类,制造业1187家,零售业211家,其他服务业791家。
从时间效率来看,陈琳说,根据调查数据,中国企业普遍优于第一批经济体的中位数,有的数据达到或接近第一批经济体的最优值。比如,中国企业获得增值税退税的时间为1周,达到第一批经济体的最优值;中国企业获得电力连接及电子收款到账用时则分别接近第一批经济体的最优值。
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企业出口货物清关的平均天数为3天,进口货物清关的平均天数为10天;低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经济体的9天和11天,以及中高收入经济体的6天和11天。
在成本方面,中国企业使用电子支付的成本(占交易的百分比)为0,达到第一批经济体的最优值;中国企业满足进、出口货物合规要求的总成本,分别优于第一批经济体的中位数。
在便利度和电子化水平方面,中国企业通过电子支付方式向客户收付款的占比,以及通过电子方式进行报税和缴税的占比均接近第一批经济体的最优值。
上海效率何以领先
在这2189家企业中,单独分析58家上海企业的调查数据,又会发现,上海绝大多数测评点优于全国及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约有22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而在BR评估的首批经济体中位列第一的新加坡,有10项测评点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比如,在供电可靠性方面,上海市企业填报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均为0次;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上海电子支付费率成本为0;在市场公平竞争方面,世行考察企业更换互联网提供商的感受度,上海市企业该项感受度得分为96.2;在解决商业纠纷方面,上海市商事调解可替代性得分为100。这些测评点均已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中国法治化营商环境研究院院长罗培新表示,这充分表明,上海市在对标国际通行标准,优化制度规则、改善政务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办事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此外,上海的纳税时长、贷款申请时长、互联网稳定性、仲裁可替代性、政府采购和招投标便利性等指标也达到全球先进水平。
作为科技类初创企业,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急需资金的关键发展期迎来了一场“及时雨”。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杨勇告诉第一财经,当时公司规模从100人一下子增加到了300~400人,正处于将技术推向市场的重要节点。面对资金瓶颈,他们也曾试图找银行寻求贷款支持。但作为轻资产的研发类企业,他们不仅面临较为繁琐的贷款流程,而且申请下来的额度也往往较小。奉贤区推出的“东方美谷贷”融资支持政策,让他们在仅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就迅速获得了1000万元的无抵押贷款,当地政府还为其提供了一定额度的担保费和利息补贴,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融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这样的金融助力下度过关键期的麦克林,去年全年收获了上亿元利润,今年一季度又实现了同比20%多的营收增长。下一步,他们将开启上市计划。
受益的并非个案。作为麦克林所在区域的开发和运营主体,上海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翁俊对第一财经表示,园区内共有80多家企业获得了“东方美谷贷”,平均额度在800万~900万元之间。
在国际贸易领域,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于2024年一举突破5000万标准箱(TEU),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最高纪录,连续15年居全球首位。上港拼箱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宋许琼表示,自2022年国际集拼业务全面启动以来,上海港成功将国际集拼时效从传统中转港的10~14天大幅压缩至3~5天,重新定义全球供应链效率标准。
相较新加坡、釜山等传统中转港,上海港不仅时效领先2~4天,更依托上海自贸区政策优势,创新“港内拆拼”监管模式,支持跨国企业实现亚太分拨中心功能集成。目前,马士基、日通以及CEVA等国际物流巨头已率先采用上海港国际集拼服务,2024年全年国际集拼业务量突破3万标箱。
作为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运营单位,亿通公司副总经理卫小明表示,上海“单一窗口”现已服务企业超70万家,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和上海5000万/年集装箱吞吐量的数据处理,每年为各类企业降低贸易成本约20亿元。围绕口岸营商环境工作,去年年底,海事部门依托“单一窗口”率先试点长三角“新三样”货物水水中转“一单制”,申报流程从原来的100小时缩短至50小时左右,货物单箱物流成本减少5%~10%。
本次世界银行企业调查包含了企业的主观感受题,在国际贸易领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姚为群表示,一是考察企业对海关和贸易法规的感受度,二是考察企业对交通运输的感受度。数据显示,上海市企业的前一项感受度得分为99.13,后一项感受度得分为99.32,均高于新加坡(分别为89.1、85.3),达到全球最优水平。
上海近年来持续实施世行对标改革,自2018年以来连续8年在年初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并发布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从1.0版到8.0版,累计推出的上千项改革举措,都带动了“上海效率”更快一步。
位于洋山港特殊综合保税区机场南片区的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基地项目,总投资8.5亿元,预计2026年初建成投运,将打造成集工程技术支持、飞机保税维修改装、零部件保税维修及航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高能级航空服务平台,助力临港新片区加快建设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
2024年6月20日8:30,上海波音航空改装维修基地项目签订土地出让合同,9:30完成土地出让金缴纳,10:20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2:00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12:30取得项目整体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15:00正式进场施工。该项目开工前全部手续办理仅用时不到5小时,创造上海首个项目“当天拿地、当天取证、当天开工”案例,跑出了新的“波音速度”。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之外的第一座储能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十年来,继上海超级工厂之后又一大型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约34.56亿元。自2024年2月27日投资协议签订至5月11日取得施工许可证,全过程办结仅用时75天。
2024年5月23日开工建设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又于同年12月26日正式竣工验收,从开工到建设再到投产只用时9个月,刷新了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下的“当年动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从“项目创新”到“制度创新”,更多的“波音速度”、“特斯拉速度”正在涌现。
罗培新表示,上海特别注重通过制度规则的方式引领和推进改革,通过制度规则固化改革成果。例如,上海市企业填报的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长均为0次,这和《上海市供用电条例》的制度功效密不可分。同时,上海的制度改革经验,是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作为世行营商环境评估唯一的专家调查城市,上海所推行的制度改革及其获得世行认可的程度,可以为全国的改革提供有效的借鉴,甚至在某些领域成为全国改革的样板。
今后,上海应当全面运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企业调查的成果,找寻短板和弱项,通过制度变革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成为全世界营商环境的高地,进一步引领和推动全国营商环境的优化。
继续推出十大攻坚任务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企业营商环境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当前,美国发起的“对等关税”、贸易战,以及由此增大的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又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压力。
陈琳表示,此次中国企业以及上海企业调查的反馈和数据,都说明中国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的持续用力,将为企业在中国的长期成长带来充分的助力。
数据显示,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上海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2024年,上海新设企业342681户。截至2024年底,上海实有企业289.87万户,每千人拥有企业117户,全国排名第一,相当于每8.5个人中就有1个“创始人”。
但显然,在压力下求发展,企业对于营商环境还将有更高的要求。
上海市发改委方面表示,尽管上海企业调查结果总体表现良好,但对标全球最佳实践,尤其对标企业感受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营商环境优化仍须持续发力。
也因此,近期,上海还将加力提速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攻坚突破任务”,通过实施世行对标改革、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创新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等,切实提升企业感受,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蓝佛安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推动实现全年预期增长目标,继续为全球经济带来稳定和动力。
此次突破,改变了伦敦、巴黎、新加坡等传统仲裁地长期主导国际商事仲裁的局面,将极大提升全球对深圳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可,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外企业到深圳投资。
行动方案围绕优化提升市场、创新、政务、法治、人文“5个环境”,推出15个方面工作举措,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与服务。
王文涛强调,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脱钩断链没有前途,开展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符合双方根本利益。希望波音公司发挥积极作用,继续维护全球航空产业生态稳定健康,同时为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特朗普关税立场现乐观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