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为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
5月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一揽子金融政策支持稳市场稳预期”有关情况。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推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从货币信贷、资本市场、实体支持等领域精准发力,传递“适度宽松”政策基调。
一、货币政策“10项措施”构建总量宽松与精准滴灌体系
具体而言,10项货币政策措施亮点很多,分别从总量、价格、结构等三方面发力,及时回应市场呼声、引导市场预期,充分体现适度宽松的政策基调。
总量方面来看,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既向市场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又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推动金融机构保持息差基本稳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同时,将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降至为零,引导这两类机构直接面向汽车消费、设备更新投资领域加大金融支持。
价格方面来看,下调政策利率即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0.1个百分点,降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0.25个百分点,将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降0.1个百分点左右,进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同时,调降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叠加LPR下降,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将进一步降低,有助于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结构方面来看,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各3000亿元,创设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等领域的“精准滴灌”,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回升向好。
二、金融监管与资本市场政策协同发力
与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从增供给、降成本、提效率、优环境等四个方面,进一步推出支持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揽子政策;证监会从政策对冲、资金对冲、预期对冲等方面,拿出一揽子稳资本市场的政策组合拳,都在前期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强化。总体而言,这些政策措施全面、明确而精准,具有较强的力度和针对性,传递出有力的政策信号,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更好地扩大国内需求、应对外部冲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降准降息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的有力举措。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预计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创新债券市场“科技板”,以支持科技创新、扩大消费和稳定外贸。
通过“汇金投资+央行融资”模式,形成灵活的资金支持机制,增强市场信心。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 ETF 并表示未来继续增持,旨在发挥类似平准基金的作用,提振市场信心和估值回升,同时与近期证监会释放的政策利好形成“政策组合拳”,有望引导中长期资金布局 A 股资产,推动资本市场估值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