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财报解读|一季报区域乳企业绩承压,重建差异化是突围关键

第一财经 2025-05-08 15:30:41 听新闻

作者:栾立    责编:陈姗姗

重建差异化是区域乳企下一步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关键。

随着全国化乳企深耕低温鲜奶等赛道,中小区域乳企也面临着更大的业绩压力。2025年一季报显示,全国化乳企和中小区域乳企的业绩差距逐步拉大,区域乳企间业绩也在分化。

在业内看来,面对全国化乳企的加速挤压,区域乳企亟待找到新的差异化竞争方向。

区域乳企业绩承压

受到市场需求和外部因素影响,2023年到2024年国内乳企普遍遭遇了一轮业绩下滑,但2025年第一季度随着市场有回暖的迹象,乳企间的分化也在提速。

记者注意到,经过短期调整,头部乳企业绩已经开始逐步恢复。2025年第一季度,伊利股份(600887.SH)实现收入329.4亿元 ,同比增长约1.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了24.2%,较2024年有明显改观。业绩会上伊利管理层也表示,经过2024年二、三季度的调整,到2025年春节渠道健康度已大幅提升。

相比之下,区域乳企恢复情况则更慢一些,多家区域乳企业绩反而继续下滑。2025年一季度,天润乳业(600419.SH)收入6.2亿元,同比减少2.5%,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为亏损7303万元;燕塘乳业(002732.SZ)第一季度收入3.3亿元,同比减少11.8%,归母净利润869.8万元,同比减少46.2%,表现略逊于2024年。

区域乳企业绩下滑除了市场环境的因素外,也有全国化乳企竞争的因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区域乳企以鲜奶业务和全国化乳企的常温奶业务进行差异化竞争,但近年来随着全国化乳企深耕鲜奶市场,也挤压了区域乳企的市场空间。

本报记者任玉明摄

财报显示,2024年伊利高端低温牛奶营收同比增长30%以上,带动公司低温牛奶市场份额增长,同期蒙牛乳业鲜奶品牌 “每日鲜语”在2024年保持双位数增幅。

燕塘乳业在财报中提及,在其根据地市场广东省,乳制品市场已经形成了全国一线品牌市场份额领先、区域龙头品牌不断发展壮大的竞争格局。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乳制品消费总量增长已经遇到了瓶颈,市场转入存量竞争,区域乳企近两年又受到全国化乳企伊利、蒙牛在低温产品业务上的强力侵蚀,而面临增长危机。和全国化乳企相比,区域乳企实力参差不齐,在研发、资金、品牌、综合成本等方面都面临挑战。

在此前采访中,一家区域乳企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面对来势汹汹的全国化乳企市场入侵,目前还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

重建差异化是破局关键

在业内看来,在全国化乳企大规模入局低温鲜奶业务后,区域乳企亟待找到新的差异化竞争方式。

在众多区域乳企中,泛全国化区域乳企新乳业(002946.SZ)业绩表现好于行业水平。2024年新乳业实现收入106.7亿元,同比减少2.9%;实现归母净利润5.4亿元,同比增长24.8%;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26.3亿元,同比增长0.4%;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48.5%。

2024年新乳业液体乳收入98.4亿元,同比增长了0.8%,低温鲜奶和低温酸奶均取得中高个位数增长,其中高端鲜奶和低温调制乳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

记者注意到,新乳业的增长来自于近年来其采取的差异化竞争战略。以低温鲜奶为例,目前新乳业的核心低温鲜奶产品为24小时系列鲜奶,区别于传统鲜奶7天-15天的保质期,24小时系列鲜奶销售周期只有24小时。

宋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24小时系列鲜奶对于乳企本地的供应链要求极高,比如牧场、生产、冷链配送等等,需要乳企进行更大规模的前后端投入,但也因此建立了“新鲜”竞争壁垒和差异化概念,大大提高了其他乳企进入其区域市场的门槛,阻挡了其他品牌入侵。

新乳业董事长席刚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存量市场竞争关键在于做强企业长板,未来区域乳企竞争不是靠价格更低,而是能否在功能性和情绪价值上切中用户需求。目前24小时系列鲜奶也从1.0阶段的“时效新鲜”转向2、3.0阶段技术改进带来的鲜活营养,到4.0阶段,产品矩阵化和“鲜奶+消费场景”的转变。

新乳业推出24小时系列鲜奶最早是在其根据地西南市场,目前已经覆盖到苏州、杭州、青岛、合肥等8个区域核心城市市场。财报显示,2024年新乳业24小时系列鲜奶收入同比增长15%。

除此之外,消费者触达和交付体验也是新乳业构建的另一个差异化竞争点。后者将DTC(直接面向消费者)业务作为渠道增长重点,其覆盖了到家、社区、学校/特渠及全国网络场景。此外,到2024年底,新乳业开设了500家社区形象店,除了线下终端功能外,还发挥近场电商的前置仓功能,到社区前端截和消费需求。

财报显示,2024年新乳业的直销模式收入62.3亿元,同比增长11.4%,占比达到58.4%,而同期主要区域乳企依然以经销模式为主,直销收入占比一般在10%到20%左右。

在宋亮看来,2025年乳制品市场竞争依然激烈,市场集中度仍在提升,最终区域乳企的业绩能否改善还很难判断,面对全国化乳企在低温市场攻城略地,如何重建差异化是区域乳企下一步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关键。

睿农咨询创始人侯军伟也表示,近年来,乳品行业的集中度显著提升,区域乳企若未能找到独特的品牌定位,特别是在产品结构上与大型企业高度重合,将面临被市场边缘化甚至淘汰的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