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地产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地产新势力 | 民营房企邦泰8天连拿5地,他是何方神圣?

第一财经 2025-05-13 15:43:36 听新闻

作者:马一凡    责编:张歆晨

这家从四川走向全国的房企,正试图寻找三四线城市中的潜力股。

近期,川系房企邦泰集团在官微里连发四张大红色“拿地喜报”,庆祝其在短短8天内拿下了5宗地块。

民营房企这样豪气拿地,在行业内已经很罕见了。

在过去三年的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这个起家于四川乐山的民营房企以激进姿态逆势扩张。今年1-4月,邦泰已经斥资50亿元斩获13宗地块,在拿地榜单上和众多央国企位于同一阵营。

当下,多数房企的投资战略都是收缩与聚焦,只投几个核心城市的核心区域,但邦泰却有一套自己的打法。它深耕中西部,除了在省会城市不断拿地,也新进驻三四线城市,包括忻州、延安、上饶等小城市。这一套反周期的错位拿地模式叠加其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投销比,既为民营房企生存路径提供了新样本,也有可能埋下一定的现金流风险隐忧。

逆流而上的民营房企

8天连夺5地,川系房企邦泰集团最近话题度拉满。

在克而瑞发布的今年1-4月房企拿地榜中,邦泰集团排到了全行业第13位,拿地金额50亿元,新增土储货值104亿元,这已经接近邦泰去年全年的拿地量——去年全年邦泰耗资59.6亿元拿下了131.2亿元的新增土储。

这份拿地榜单中排名靠前的房企几乎都是央国企,若以民营房企计算排位,邦泰集团可以排民营拿地榜第二位,仅次于总部位于杭州的滨江集团(新增土储275.3亿元)。

作为民营房企拿地的“状元”和“榜眼”,滨江和邦泰的拿地逻辑却十分不同。滨江的新增土储依然聚焦于核心新一线城市杭州的核心区域,这也是从去年开始大多数仍活跃的房企都在遵循的投资思路,即聚焦收缩于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块。

而邦泰却“不走寻常路”,给出了一个“错位打法”。

今年1月至今,邦泰集团已经斩获13宗地块,分别是:山西省忻州市雁门大道约91亩地块、四川省德阳市旌北新区河东片区102亩地块、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滇池路板块31亩地块、昆明市呈贡区龙城街道79亩地块、昆明市呈贡区斗南板块约34.5亩地块、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35亩地块、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约51.5亩地块、 陕西省延安市新区115亩地块、重庆奉节64亩地块、江西省上饶市88亩地块、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69亩地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34亩地块、安徽省芜湖市经开区64亩地块。

细看邦泰所布局的市场,既包括昆明、西安、武汉、南昌、南宁等中西部省会城市,也包括忻州、德阳、延安、上饶等三四线城市。

去年邦泰拿的地块也类似,除了南宁、西安、南昌、合肥等中西部省会地块,还有乐山、宜宾、玉溪、延安等三四线城市地块。

其中不少区域市场是目前的头部央国企不再关注的,却是邦泰熟悉的生态位——毕竟这家川系房企2007年从小城市乐山做项目起步,其后又将总部安在了“西部第一省会”成都。

实际上,今年已经是邦泰大举扩张的第三年了。2022年以后土拍市场主角变成了大型国央企和地方国企,参与拿地的民营开发商寥寥无几。但2023年邦泰拿地21宗,去年又拿地22宗,邦泰的投资并不局限于四川本土,而是全国化扩张,首进了不少新城市。

寻找三四线城市“潜力股”

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认为,受到行业下行调整、需求透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三四线土地成交自2020年以后持续下滑,诸多三四线土地无人问津。

不过,邦泰这样逆势扩张的民营房企,似乎正在三四线市场中寻找“价值洼地”。

从其拿地投资动作可以看出,邦泰在持续进入两种类型的三四线市场——一种是邦泰此前已经进入的市场,对小城市竞品进行“降维式打击”,项目的销售结果验证了路径的可行性;二是具有一定产业资源的经济强市。

比如山西忻州,2021年,邦泰首入忻州打造了邦泰天誉项目,当时就卖得不错,首开卖了200多套,第二批次开盘首日卖了120多套,三批次开盘一小时卖了1.5亿元,去年这个楼盘首批次还实现了提前35天交付,成为忻州近年来首家交房即交产权证的项目,所以今年邦泰选择再度落子忻州。

2021年时邦泰就进入了陕西延安市场,4年期间开了5个项目,市场效果也得到了验证,因此今年邦泰再度斩获延安地块。

而邦泰今年新进入的三四线城市,则都具备一些产业上的亮点。比如江西上饶,这座城市以“四省通衢” 之位连通四方,沪昆、合福高铁在此交汇,2小时直达杭州、福州,4小时贯通长三角、珠三角,2024年GDP达3720.9亿元,在江西省内位居第4位,上饶依托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晶科能源全球组件出货量连续多年蝉联榜首,数字经济产业园集聚华为、阿里等头部企业,被称为“光伏之城”。

另一个邦泰拿地的城市——安徽芜湖,去年GDP达到5120亿元,增速高达9.2%,近年来芜湖立足自身制造业基础,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去年其工业产值增长18%,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32%。

克而瑞认为,在三四线投资退潮的大背景下,仍有少数城市、核心地块对房企有一定的吸引力,综合来看,仅有投资前景较明朗的城市叠加自身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块,才能够在市场转冷的环境下保持较高的吸引力。无论行业整体如何低位运行,仍有具备拿地实力的房企持续狩猎优质地块。

不过,逆势扩张的邦泰虽然拿地步伐激进,但销售额上升幅度并未跟上。去年邦泰拿地耗资59.6亿元,全年全口径销售额168.9亿元,拿地销售比为0.35;今年前四个月,其拿地金额达到50亿元,销售额仅为70.9亿元,拿地销售比高达0.7。

而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以销定投”是多数房企投资拿地的策略,即拿地金额受到销售金额的限制。

在业内,“拿地销售比”数值一般来说低于0.4,以确保企业的现金流安全。根据克而瑞统计,2020年百强房企的拿地销售金额比为0.37,而随着三道红线的公布,2021年及2022年,百强房企的拿地销售比连续下降,分别下降至0.25及0.18,2023年这一比值回升至0.21,但2024年前三季度这一数值则下降至0.15。而频发红色拿地喜报、在中西部多个二三线城市攻城略地的邦泰,其投销比已经来到了一个高位,这或许给其后续发展埋下一层隐忧。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