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深圳稳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三位。
根据报告,在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中,2024年前十城市与2023年相比无位次变动,依旧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位居前十。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城市群看,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
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依旧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2024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城市的占比为17.4%、23.2%;约五成的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二线城市。
深圳2024年常住人口同比增加近20万,居全国前列,人才也保持净流入。2020-2024年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3%、1.4%、1.1%、1.2%、1.2%,人才集聚明显。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来源城市的第一位,流入深圳的人才中10%来自广州,流入广州的人才中8.9%来自深圳。
报告分析,人才流入深圳主要是因为这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叠加较宽松的落户门槛,以及创新的产业结构,提供较多工作岗位,能吸引更多人才就业。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具体配建方式为在改造后含商品住房的各类城市更新单元规划中,按住房建筑面积的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
展会现场,人工智能选品、区块链溯源、智慧物流等前沿技术应用琳琅满目。
《意见》专门就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作出改革部署。
第二是支持深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