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行业的健康化升级似乎对植物蛋白饮料股的业绩帮助有限。近日,养元饮品(603156.SH)和承德露露(000848.SZ)一季报营收都出现双位数下滑,虽然有春节前置对业绩带来的影响,但也暴露出其产品老化等问题。而同期燕麦奶品牌Oatly(OTLY.O)第一季度中国市场收入则增长了37.6%。
财报显示,2025年一季度,养元饮品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减少19.7%,归母净利润6.4亿元,同比减少约27%;承德露露的情况也类似,一季度实现收入10亿元,同比减少18.4%,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减少12.5%。
两家上市公司证代办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一季度业绩下降,一方面与2025年春节较早,备货期集中在2024年末,导致错位对比;另一方面,也与目前低迷的市场环境有关。
记者注意到,2024年第四季度,养元饮品和承德露露的收入分别增长了16.1%和22.7%,但从全年数据看,上述两家企业的部分业绩指标也有所下滑,养元饮品实现收入60.6亿元,同比还减少了1.7%。
近年来,在健康化的推动下,饮料行业也是近年来表现较好的快消品类之一,但国内传统的植物蛋白饮品却没有享受到健康化升级带来的增长红利。从具体业务看,2024年养元饮品核心产品核桃乳收入53.7亿元,反而下滑了5.9%,保持增长的则是功能性饮料,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了45%。
在此前的市场走访中,有经销商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植物蛋白饮品的整体卖得一般,与现有产品老化、创新不足有关,口感偏甜腻,反倒是口感清爽的椰子水、中式养生水等植物类饮品卖得更好。
此外,越来越多的坚果、零食等企业也在布局植物蛋白饮料赛道,也分流了部分市场需求。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认为,国内饮料行业每年都有不同的明星和风口品类,蚕食其他品类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无糖茶、椰子水的兴起,对于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份额的蚕食非常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植物蛋白饮品的Oatly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反倒快速增长。财报显示,第一季度其中国市场收入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37.6%。对于增长的原因,Oatly称这与2024年第二季度与新增的餐饮服务客户(瑞幸等),以及进入会员店等新商超零售渠道等细分市场有关,带动前三月销量从上年的1610万升增长至2940万升。
2023年到2024年二季度,Oatly中国业务也曾增长放缓或下滑。此次单季销量增长了82.6%,远高于收入增速的37.6%,新渠道的布局有“以价换量”的意味,但着实带来了增长。相比之下,国内两大植物蛋白饮品大户都没有B端相关业务,但双方工作人员也未透露具体的原因。
福建华策品牌定位咨询创始人詹军豪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植物蛋白饮品主要受传统渠道依赖、品牌定位局限、市场策略保守等因素影响,长期深耕传统零售渠道,对新场景、新渠道投入有限;同时,其品牌定位偏向礼品或大众消费,缺乏针对餐饮渠道的定制化产品。OATLY是通过“燕麦奶+咖啡”组合拓宽消费场景,与知名品牌合作实现快速渗透,为国内同行企业提供了样板。国内品牌若想突破,需调整市场策略,加强餐饮渠道以及其他新场景的产品创新与品牌联动,以适应消费场景的多元化需求。
记者注意到,两家国内植物蛋白饮料企业也在谋划新增长,但方向上依然偏C端。两家企业都在推陈出新,承德露露推出了“杏仁+”产品,推出咖啡、红茶、杏仁奶等产品;养元则主打养生、高钙、无糖等概念,布局银发市场。此外,承德露露在2025年春糖期间宣布进入养生水赛道淘金。
而养元饮品则选择了对外投资,探索股权投资的商业运营模式。近日,养元饮品宣布通过其控制的泉泓投资16亿元,入股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下称 长控集团),后者也是知名半导体公司长江存储的母公司,这一金额接近于全年的归母净利润(17.2亿元)。除此之外,泉泓投资还投资联兴供热、重庆紫光华智科技、瑞浦兰钧能源等多家公司,不过2024年泉泓投资净利润为亏损903万元,2023年净利润也亏损2931.7万元。
强化产品向高端领域延伸,提升高端精细化工品、下游新能源和新材料产品产能,是这些大炼化企业今年计划重点努力的方向。
疫苗接种情况不理想,给疫苗企业收入带来很大挑战,而存货跌价损失、应收账款减值产生的信用减值损失,又在进一步吞噬着企业利润。
重建差异化是区域乳企下一步应对存量市场竞争的关键。
大行净息差全面跌破1.8%。
持续近两年的咖啡价格战并没有阻挡瑞幸咖啡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