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9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宣布下调多家美国主要银行的部分信用评级。此次行动紧随其日前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调整。
5月16日,穆迪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1”,为十多年来首次降低美国的主权信用等级;同时将评级展望从“负面”(Negative)上调为“稳定”(Stable)。这意味着中短期内评级进一步下调的风险有所缓解,但美国已不再在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中维持最高评级。此前,标准普尔(S&P)于2011年将美国主权评级降至“AA+”,惠誉(Fitch)也于2023年做出相同调整。
根据穆迪公告,摩根大通银行、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的长期存款评级均由Aa1下调至Aa2。其中,美国银行部分子公司的优先无担保债务评级(senior unsecured debt rating)也被下调至Aa2。纽约梅隆银行与道富银行旗下的部分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其长期交易对手风险评级亦从Aa1下调至Aa2。
穆迪在声明中表示,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意味着,在极端压力情境下,美国政府对银行体系提供支持的能力有所减弱,从而对部分高评级银行的信用质量构成潜在压力。
此次主权评级调整及其连锁反应在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广泛关注。评级结果公布当天,美国总统特朗普推动的税收改革法案因部分共和党保守派要求进一步削减政府支出,未能跨过国会的关键程序门槛。随后,该法案于当地时间5月18日获得众议院税务委员会通过。
摩根大通分析师巴里(Jay Barry)在给第一财经记者的一份报告中表示:“鉴于降级声明并不出人意料,且投资者的布仓情况比4月初更加中性,我们预计债市的波动将比上个月小得多。”
巴里补充称,从长期来看,此次降级可能导致美国政府的利息支出上升。
但华尔街大行和对冲基金的CEO似乎看到了更多潜在风险。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称,尚未看到资金大规模撤离的迹象。
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和美国债台高筑的担忧引发了投资者对美国国债是否仍是全球投资者避险资产的质疑。
毛宁表示,美国应当采取负责任的政策措施,维护国际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也保障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