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创新药的全球突围与破局路径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 2025-05-20 17:29:33 听新闻

责编:杨恺宁

从“张江研发”到“全球授权”,从“本土创新”到“技术输出”,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浦东新区科协主席丁健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以张江科学城为样本,系统梳理了中国创新药的现状、国际化突围路径及核心挑战,为行业提供了兼具战略与实践意义的思考。

中国工程院院士、浦东新区科协主席 丁健

 

从“张江研发”到“全球授权”,从“本土创新”到“技术输出”,在全球化浪潮推动下,中国创新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的关键节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浦东新区科协主席丁健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以张江科学城为样本,系统梳理了中国创新药的现状、国际化突围路径及核心挑战,为行业提供了兼具战略与实践意义的思考。

 

从“跟跑”迈向“并跑”的十年跃迁

在丁健看来,张江创新生态体系成熟,已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全球医药十强中6家在此布局,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超60家,国产1类新药上市数量占全国1/5。从靶点发现到临床转化,再到国际化合作,张江的创新生态已形成全链条闭环。

丁健强调,张江不仅是技术转化的高地,更是“中国新”迈向“全球新”的核心策源地。

丁健以一组数据直观展示了中国创新药的十年跃迁——2015年国产“中国1类”创新药仅获批4个,而到2024年这一数字已增至37个,增速领跑全球。过去十年,全球152个原创新药中,中国贡献6个,其中张江诞生了多扎格列艾汀(华领医药)和甘露特钠(绿谷制药)两款代表性药物。

 

药物出海——从被动生存到主动布局

在国内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生物医药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资金挑战,出海成为重压之下的新出路。License-out模式是指企业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将早期研发的项目授权给其他药企进行后期的临床研发和市场销售。

丁健指出,2024年License-out(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总额超560亿美元,较2020年增长超10倍,张江贡献了全国1/3的交易额。

从国内“以价换量”到海外“量价齐升”的商业模式升级价格差距背后,既是市场潜力的体现,也体现出国内企业正进一步提升国际化能力。

对于出海模式,丁健认为“New Company”(设立海外新公司)值得关注。这种模式既保留了对核心技术的掌控,又借助国际资本加速商业化,或将成为未来主流方向。

 

原创短板与外部环境的多重夹击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创新药研发仍面临多重挑战。丁健从原创理论缺位、国际形势、及靶点内卷等方面逐一进行解读。

原创新药的源头就在于理论创新和突破,基础研究是生物技术的起点。他坦言:“中国已迈入全球创新药首发第一梯队,但‘First-in-class’(首创新药)仍是短板。” 突破性生物技术多源自欧美;我国尚未实现零的突破,缺乏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成果。

谈及技术限制,丁健指出,我国创新药物研发领域面临严峻的“卡脖子”风险,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生物科技数据库和科研软件几乎被欧美垄断,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高端仪器设备也严重依赖进口,导致研发效率和自主可控性受限,现今的国际形势加剧了技术壁垒风险。

另一难题是靶点“内卷”。丁健对比数据指出,国内70%临床产品集中于21%的靶点,而海外这一比例仅为9.93%。“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丁健进一步分析道。

 

四维攻坚的破局路径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丁健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技术方面——建立靶标大科学设施,鼓励原创理论、技术的研究,培育原创新药,鼓励创新药差异化发展,避免资源浪费;

机制方面——构建“基础-临床-企业”三位一体平台,设立跨机构数据共享机制,完善产学研转化机制;浦东新区给予了政策的先行先试,在这个契机之下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探索创新药多元支付体系;

战略方面——在融资难度加大的背景下,鼓励创新药企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也要持续维护创新成果;

研发方面——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大力发展国产替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最后,丁健指出,张江的成功得益于政策先行先试、资本深度赋能与集体攻关的产业力量。“我们一定要提升技术研究能力,实现原创理论的突破,积极拥抱新新兴技术,推动药物创新。”丁健对生物医药的未来提出展望。

举报
相关阅读

聚焦双创赋能发展 铸就张江科创生态新高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上海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江舸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系统阐述上海科技大学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分享了上海科技大学在创新创业领域的前沿经验,并探讨高校如何深度融入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18 昨天 17:28

从融资到融智 探索金融科技新边界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金融既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金融强国的现实需求,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董子泳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系统阐述金融科技如何深度嵌入技术生命周期、重构科创服务逻辑,并探讨金融机构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定位与创新实践。

16 昨天 17:26

扎根科创热土创新驱动蜕变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再鼎医药(上海)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潘璐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系统阐述生物医药如何融合国际资源与本土创新,并探讨生物医药企业突破长周期困境的有效路径。

16 昨天 17:21

三体智能:驱动人形机器人认知革命

当全球科技界聚焦人形机器人的“硬件竞赛”时,中国科学家正将目光投向更深层的认知革命。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在“张江论剑”科创沙龙活动中,围绕“人形机器人技术突破、产业生态与竞争格局之间的深层关联”发表演讲,系统阐释“三体智能”理论框架。

21 昨天 17:19

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第一财经记者盘点上海车展十大热门技术

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站在了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高地上,成为了输出技术方。

162 04-30 08:5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