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本次展会,最希望向行业展示成立这五年来我们在理念上给社会带来的变化,让更多客户信任、使用国家管网,撬动更多能源进入中国,让全社会享受到更清洁、低成本的能源。”
在5月19日至23日举办的第29届世界燃气大会(WGC2025)上,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家管网”)市场部副总经理杨安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在天然气“全国一张网”推进方面,国内10万多公里天然气管线,国家管网运营约59%,集团通过省网融入、新建管道、合资合作等方式丰富全国一张网,同时通过交易平台让更多用户使用集团的管输服务。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在互动体验区,一套覆盖全国油气基础设施的开放服务及交易平台成为焦点。该交易平台可以实现“需求发布-路径智能匹配”全流程快速响应,提高资源调配效率。
杨安介绍,该管容交易平台是集团首个面向客户的交易系统,参考淘宝模式建设,能让更多用户更便捷使用基础设施。他举例称,在集团成立前,一方气从新疆输往上海,最多要经过7家管道公司,现在通过此一交易平台,相当于客户“买一张票”就能简化提货流程,也降低了能源使用成本。
此平台展现了国家管网实现油气运输向第三方开放、做好全国“一张网”运营的理念。
长期以来,国内油气领域主要由“三桶油”通过上中下游一体化经营形成垄断格局。2017年5月,国家油气体制改革方案提出中游干线管网独立,同时开放上下游的改革目标。2019年12月,国家管网正式挂牌成立,接管了“三桶油”等公司的干线天然气管网资产,标志着中游管网独立,形成油气市场体系从“3+X”向“X+1+X”的变革,其目的是实现油气运输向第三方公平开放,最终降低国内整体用能成本。
而此前,业内人士称,全国跨省天然气管道存在十几个不同的运价率。同一区域不同管道的运输价格不同,增加了管道运输价格管理难度,也阻碍了天然气市场公平竞争。
“通过优化路径、降低管输费率,我们每年为社会节约120亿元左右的用能成本。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开放管网撬动了更多资源主体涌向上游环节,激发上下游合力增储上产。”杨安举例称,集团成立以来,通过公平开放8座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措施,让更多国内中小企业获得国际资源直采渠道。截至2024年底,集团LNG业务累计实现接卸30个国家50多个托运商的超7000万吨LNG,2024年接卸量较2020年增长约30%。
国际天然气进口层面,杨安介绍,管道气进口方面,当前中俄东线已成为全球单一管道输送能力最大的一条管线,2024年底实现了380亿方天然气输送量;中亚管道及西气东输一二三四线承运了从土库曼斯坦到中国的天然气;中缅线将海气从缅甸输往中国西南部地区。在LNG进口方面,截至2024年底集团累计接卸的7000万吨LNG,解决了我国冬季天然气调峰、资源保供和供应多元化问题,给国内燃气发电企业及沿海地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低成本清洁能源。
“作为天然气基础设施运营商,国家管网连接着上下游。本次展会我们欢迎所有海外客户来跟我们谈合作,希望在其中当好桥梁、做好上下游沟通。”杨安说。
这批LNG提取自珠海LNG接收站,标志着大湾区首单跨关区保税LNG加注业务成功落地。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自美国进口油气产品趋势暂难恢复,中国进口能源产品来源的多元化趋势将会持续。
欧盟成员国内部对能源“去俄化”有不同声音,有人认为,切断所有能源合作将抬升欧盟用能成本,威胁能源安全。
由于国内天然气产销量增加带动相关经营利润增长,中国石油成为“三桶油”中唯一实现一季度净利润增长的企业。
随着国内老旧营运货车报废补贴范围扩大至天然气车辆,行业预计燃气重卡将依托政策倾斜加速替代。中国石化加气站业务正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