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18亿战略投资落地,美图和阿里为何走到一起?

第一财经 2025-05-21 20:29:04 听新闻

作者:刘晓洁 ▪ 陈杨园    责编:宁佳彦

关于AI电商和云计算需求的双向奔赴。

5月20日晚,美图公告宣布,与阿里签署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8亿元)可转债协议,双方将在电商平台、AI技术、云计算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

5月21日当天,美图股价应声大涨近19%,收报7.02港元/股,股价创近7年新高,总市值320亿港元。而阿里港股以123.1港元/股收盘,上涨1.15%。

对美图来说,背靠阿里,AI电商业务会更有想象力。阿里图啥?有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阿里更看重的是“美图三年向阿里采购不低于5.6亿元的云服务”,这也是公告中的合作条款之一。

靠AI业务拿下18亿

公告显示,本次阿里以可转债的形式投资美图,为期3年。阿里可在发行日起至到期日前5个工作日行使转换权,按每股6港元的价格转换为美图公司股票。记者了解到,若阿里行使转股权,按现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算,占股约7.35%。

据悉,目前双方已签署投资协议,但最终交割需满足相关政府审批及其他先决条件。

根据此次公告,双方的合作主要围绕AI电商展开,阿里将在旗下的电商平台优先推广美图AI电商工具,同时协助美图开发电商领域的图像生成及视频生成的新工具及新功能,以提高阿里电商平台商家的营销和运营效率。

摩根士丹利认为,通过与阿里电商生态系统合作,美图能够更好地开发和推广其生产力工具如美图设计室。

美图旗下针对AI电商的产品“美图设计室”发展迅速,这一产品在2022年推出,最热门的功能是AI海报、AI商品图,有许多中小电商卖家图文带货需要素材,而美图设计室能低成本、低门槛地设计商品图。

“用手机拍摄的一张商品图,可以做成摄影棚大片,加上AI海报将产品卖点快速生成一张有设计感的海报,提升了图文带货的效率。”此前美图董事长吴欣鸿曾对记者介绍,生产力工具市场的目标用户主要包括网红、线上卖家、视频博主等人群,其中很少有人是专业的设计师。

2023年美图设计室的收入约为1亿元,但2024年全年收入翻倍至2亿元,美图提到,这是公司有史以来收入增长最快的产品。截至2024年底,美图设计室付费订阅用户数达113万。

除了AI电商,据悉,阿里和美图也将共同开发各类基础模型及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包括视频生成模型、图像生成模型、多模态模型等。这将减小美图开发模型的压力。

此前美图曾训练了自己的奇想大模型和视频生成产品MOKI,带动2024年的研发开支增加43%,对于后续的研发投入管理层曾表示会相对克制,并引入外部大模型能力。

阿里图啥?

对于这项合作,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阿里巴巴更看重的是美图带来的云计算需求。

近两年阿里对AI相关公司的投资中,要求被投企业使用阿里的算力常被作为投资协议的一部分。记者了解到,在对AI四小龙的投资中,部分投资就以算力进行支付。随着美图AI业务的增长和AI战略重要性的提升,美图对算力需求的增长是可预见的,让阿里能够看到投资价值。

此前2月,阿里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3800亿“重押”的实际上是行业未来的算力需求增长。

通过投资等战略合作,阿里云也在加强对未来算力市场的提前“占位”。“比起担心投资可能带不来准确的回报,巨头们显然更担心由于今天没有投资,而抢占不到未来的市场。”Canalys分析师章一此前对记者表示,一旦AI全面铺开,AI需求的算力将是指数级的增长,需要提前布局。

最新财报显示,一季度阿里云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8%,创下了三年来的最快增速,阿里云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第七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同比增长,但仍未达到市场对阿里云的高预期。吴泳铭认为AI领域有两大最新趋势:一是在大中型企业,AI应用开始从内部系统向用户侧场景渗透;二是积极使用AI产品的客户,从大中型企业延展到大量中小企业。

阿里云仍需进一步加快增长的压力下,美图在C端积累的用户场景和需求也有望为阿里撬动新增长。

近两年,包括阿里云在内的头部云厂商都在面对日益激烈的“价格战”压力,通过投资等形式“锁定”更多客户巩固先发优势与规模效应,也在成为阿里云的武器。

“阿里内部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总体变得更开放”,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过去一年,阿里与微信、小红书的“互联互通”不断加强,阿里也在加强开放,以商家的营销和运营效率提升作为关键,提供更多选项。

美图方面认为,此次合作可以促进美图与阿里通过优势互补,打造效果更强的AI应用,帮助淘天商家提效。

美图方面对记者表示,与阿里的合作,不会影响和其他AI厂商的合作。美图一直以来对外部合作方保持开放态度,此次合作协议也没有限制美图与其他公司的合作。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