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顾玉东院士工作期间突发心梗去世,手外科“哥德巴赫猜想”未完待续

第一财经 2025-05-25 19:36:27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乐琰

在顾玉东的带领下,华山医院手外科逐渐从传统的手部创伤治疗,转型为“上肢功能重建外科”,进而演变为“肢体重建外科”,最终将研究领域拓展到脑科学。

5月25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突然发布讣告称,著名医学家、手外科专家、显微外科、肢体功能修复重建外科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顾玉东院士于5月24日下午6时不幸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87岁。

顾玉东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目前还担任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山)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卫生健康委肢体功能重建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务。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顾玉东5月24日(周末)仍坚持在办公室工作,工作期间突发心梗,因抢救无效去世。

多名华山医院专家医生都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顾玉东院士的逝世非常突然,深感悲痛。

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徐文东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顾院士周末仍在办公室坚持工作。”

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专家陈世益教授在微信朋友圈写道:“深切悼念我的博士导师顾玉东院士,愿恩师安息,您永远活在学生心中!”

华山医院张文宏教授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顾院士走得很突然。”

据2019年《文摘报》刊登文章,在现代医学史上,手外科是一门年轻学科,直到1951年,才在国际上成为独立的专科。1961年,华山医院率先在国内成立手外科,服务于当时迫切的工业生产保障需求。很多病人集中到华山医院。除了忙门急诊、手术,顾玉东与老师周末还会下工厂做科普。

在顾玉东的带领下,华山医院手外科逐渐从传统的手部创伤治疗,转型为“上肢功能重建外科”,进而演变为“肢体重建外科”,最终将研究领域拓展到脑科学,探索利用大脑可塑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新途径。

据复旦大学公众号5月25日发布的一篇顾玉东的悼念文章,在科研创新道路上,顾玉东院士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他首创了“二套供血系统”方法,使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他又开创了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等多项创新技术,成为国际公认的领军人物。

2023年,华山医院徐文东教授和顾玉东院士领衔的“创建外周-中枢通路修复肢体运动障碍的重大技术突破及理论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顾玉东生前一直将手内部肌功能的恢复和重建视为手外科领域的“哥德巴赫猜想”,他希望年轻一代能在这一问题上有所建树,破解这一世界性难题。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