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蜜雪冰城买一杯1元的冰杯,再加入一条0.8元的咖啡液,就是一瓶冰美式。”一位年轻打工人在社交平台写道。
近日,随着气温升高,冰块已成为当下消费者的饮品“搭子”。在任意饮品中加入冰块,或者将任意饮品、酒产品搭配后加入冰块,就能享受DIY调制饮料的乐趣。在某社交平台上,与冰杯相关的热门笔记中,很大部分都在分享“冰杯+饮料”的DIY方法。
目前市面上的冰售价参差不齐,大多数的价格区间是相同重量饮用水的1-3倍。冰杯、冰袋真的是门暴利生意吗?
《2025中国都市消费行为白皮书》显示,冰杯销量连续两年增速300%,一线城市人均年消费冰杯达48杯,冰杯的市场渗透率正在不断攀升。
这个夏天,冰杯和冰袋已在各渠道铺开。近日,农夫山泉在山姆会员店推出“纯透食用冰”,2kg的冰袋售价22.8元,而同等重量的瓶装水的售价差不多是8元。
不仅是农夫山泉,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上海不少商场、便利店、新茶饮品牌都在售卖冰杯,一杯160g左右的冰杯产品单杯价格在3—5元,部分茶饮品牌的相关产品售价低至1元,总体来说都比相同重量的饮用水贵。根据尼尔森IQ调查,在便利店购买冰杯的消费者中,69%的消费者都用于自制饮料。因此,在部分零售渠道,冰块和饮料会以搭售形式推出。7-11便利店曾推出过买一瓶农夫山泉的果汁,加1元就可获一个冰杯的活动。
冰杯、冰袋为什么比相同重量的水贵不少?
王伟是南京一家食用冰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公司主营各类食用冰,生产的冰块主要供给便利店、咖啡茶饮门店、酒吧,还可根据客户想要的冰块大小、形态进行定制代工。
他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不同类型冰块成本构成不同,制造并售卖冰块并没有外界想得那么暴利。其中,“酒吧冰”造型美观,成本较高,主要成本是人工、电费、仓储,其中人工成本占到50%以上,批发价10千克80元。“原料饮用水的成本是不高的,但‘酒吧冰’需要先做成比较大的透明冰,然后进行人工加工,适合咖啡店或者酒吧使用,给饮品的造型提供一些加持。”他说。而“机器冰”相对便宜,批发价20千克60元,主要成本则是电费、仓储。
王伟表示,如果采购1600kg以上的冰块,整体价格才可以有一定的优惠。
而对于零售商家来说,冰块的运输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记者以采购商的身份向王伟询问了冰块的运费,大约300kg的冰块,从南京运往上海,运费为400元,冰块需要在-20℃以下的冷链仓储环境下运输,成本比常温运输高。
也就是说,之所以相同重量的冰比水贵不少,是因为在人工、电费、仓储、运输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冰杯满足了新生代的情绪价值、话题感与社交属性,当冰杯赛道燃起新一轮竞争,研究新生代、布局新生代、讨好新生代、满足新生代将成为重要课题。同时,随着各大企业强势入局,推出全新产品,冰杯产品附加值、议价能力和创新空间全面提升,适用场景更宽广,冰杯行业也会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周期。从整体来看,冰杯的花样、款式和口味将更加丰富多元。”
朱丹蓬进一步表示,当前市面上冰杯采用的标准不一,纯净水冰杯多数执行的是《冷冻饮品 食用冰行业标准》(SB/T 10017—2008),而风味冰杯执行的则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冷冻饮品和制作料》(GB 2759—2015),冰杯产业想要走得更远,相关行业规范和质量控制必不可少。
多家航司在今年暑运的运力投放高于去年同期,但机票的裸票价格却仍比去年同期要低。
在未来,小龙虾的产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有效缓解时不时出现的需大于供的情况。
特别新增了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光伏、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相关产品用水定额,为产业布局、节水管理等提供坚实支撑。
这种个体体验正折射出市场整体变化。
刻意营造的复古风潮面临商业挑战,而从底层生发的原生态市场被监管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