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金融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保险市场增速领跑亚洲,未来十年寿险增量或占全球一半

第一财经 2025-07-03 15:16:44 听新闻

作者:杨倩雯    责编:石尚惠

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整体增长率将达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保险市场已成为亚洲保险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并稳居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

安联(中国)保险控股有限公司7月3日发布的《2025年安联全球保险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保险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增长率约8.6%,打破了上一年度8.2%的增长纪录。其中,中国保险市场实现了11.2%的增长,再次回到两位数的增长率;总保费收入达到7540亿欧元,亚洲地区总保费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市场。

报告称,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全球保险市场的份额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0.8%,稳居全球第二。未来十年,预计中国保险市场的整体增长率将达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仍将是全球人寿险业务的主要增长引擎,全球寿险保费增量的约一半或将来自中国市场。

中国保险市场领跑亚洲

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保险公司在人寿险、财产险和健康险业务领域的总保费收入显著增加,共提升了5570亿欧元,达到7.0万亿欧元的新高度。从业务领域来看,人寿险依旧是保费收入规模最大的板块,2024年保费收入约2.9万亿欧元;其次是财产险,保费收入约2.4万亿欧元;健康险则以约1.7万亿欧元的保费收入位列第三。

2024年,全球人寿保险市场增长了10.4%,增速不仅超过财产险和健康险这两个业务领域,而且高于2023年的8.2%。北美市场是主要驱动力,背后原因是随着利率达到新高,许多家庭在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年金保险锁定利率。

除了北美市场外,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寿险市场15.4%的增速亦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更远超亚洲寿险平均增长率7.8%,成为亚洲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这一增长不仅反映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也显示中国家庭对寿险产品的强烈需求。但报告同时显示,中国寿险市场的保险渗透率为2.4%,低于亚洲的4.3%、西欧的4.2%和北美地区的2.8%。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金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寿险市场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健康险市场2024年保费增速也超过全球平均值。报告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健康险保费增长了8.2%,超过全球7%的增长率。在全球许多市场中,个人健康险仍然是小众业务,市场份额占比较小,但中国保险市场中健康险占据了17%的市场份额。安联认为,中国在健康险领域的快速发展使其在区域内独树一帜,成为全球健康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还显示,2024年中国财产险市场增长率为4.9%,低于全球7.7%的水平,是近年来较弱的增长率之一,但仍然高于亚洲其他地区4.0%的平均增长率。从保费规模来看,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财产险市场,几乎占据该地区财产险总保费收入的一半。

而具体到人均支出,报告称,美国财产险人均支出约为3700欧元,西欧为1190欧元,亚洲人均仅为63欧元。中国财产险人均支出则超过亚洲人均水平一倍,达到142欧元。中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稳固,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在区域内具有显著优势。

未来十年增长率将高于全球水平

安联经济研究中心认为,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和贸易紧张局势可能会通过经济增长疲软、贸易放缓以及信贷和市场风险上升使全球保险量承压。但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和危机重重的环境中,随着公司需要更多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保险需求也可显而易见。

综上因素,安联经济研究中心预测,未来十年全球保险市场将以5.3%的年增长率增长,略高于经济增速。受益于利率变动或市场需求的增加,未来十年全球人寿险的复合年均增长率预计将达到5.0%。其中发达市场如西欧和北美的需求将得到提振,但中国仍将是全球人寿险业务的主要增长引擎。

从绝对值来看,未来十年全球保费池预计将增长5.3万亿欧元,其中大部分保费增长将出现在人寿险业务领域(2.1万亿欧元),而约一半的新增保费将来自中国(1.1万亿欧元),高于北美(4160亿欧元)和西欧(3510亿欧元)的总和。

在财产险和健康险领域,安联经济研究中心则预计,未来十年的全球保费年均增长率分别将达4.5%及6.7%。

具体到中国市场,安联经济研究中心认为,未来十年中国保险市场的整体增长率预计为7.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随着养老金制度在人口结构加速变化的背景下持续发展,中国人寿险市场作为增长引擎的地位仍然稳固,预计增长率为7.8%;尽管面对贸易市场变化和全球供应链重组等挑战,中国财产险市场在未来十年预计将实现6.4%业务增长率,高于欧洲和北美;中国健康险业务领域预计仍将最具活力,未来十年的增长率为7.9%,亦高于全球预测值。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