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40+1”洞察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毕业即就业,浙江首批家政本科生一抢而空

潮新闻 2025-07-04 14:14:07 听新闻

责编:罗懿

随着高学历、科班出身的家政人才走上岗位,这个曾经主要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退休再就业职工招聘的行业,正在发生重要的改变。

“特别鸣谢一起成长的你们。”刚刚过去的6月,陆佳丽很开心地在朋友圈晒出毕业那天穿着学士服的照片、毕业证、学位证和一大堆荣誉证书。之前,她就读于浙江树人学院家政学专业,是浙江首个家政学本科专业的第一届毕业生之一。

陆佳丽还记得4年前被家政学专业录取时的情景,父母并不理解:“好不容易上个本科,难道以后去当保姆吗?”

4年后的今天,她的妈妈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这是非常有前景的专业。”

家政服务业是非常缺人的行业,养老、育幼等领域家政服务需求正在持续增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去年11月的新闻发布会中透露:初步估算家政用工缺口超过2000万。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短缺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高学历、科班出身的家政人才走上岗位,这个曾经主要面向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退休再就业职工招聘的行业,正在发生重要的改变。

行业缺工更缺高素质人才

“你们有多少毕业生,我们都要了。”浙江树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家政学系首届毕业生临近毕业的前几个月,就有多家家政机构向系主任陈乐敏“预定”毕业生。

这些年来,关于家政行业缺人的声音,一直没停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曾发布的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家政服务员、保洁等职业位列前十。在《杭州市技能类紧缺职业(工种)目录》中,养老护理员排在第一位,保育师和育婴员分别列在第四位和第五位。

“现在家政行业的人才缺口确实很大,尤其像我们浙江这样的经济发达省份,需求更旺盛。”家政服务业的老牌企业三替集团客户运营管理中心总监谭赛英透露,2025年浙江省家政行业人才缺口预计有60万人,光杭州就有10多万人的缺口,而最缺的是高素质的家政人才。

谭赛英认为,家政服务人才缺口主要是缺拥有一定人文素养的专业型人才,除了母婴护理类、养老照护类等需要相关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外,还新出现了对儿童陪伴师、宠物托管师、收纳整理师等新兴岗位的需求。其中高端管家、健康管理师这类岗位,年薪能达到20万元甚至更高。谭赛英说:“最近在招聘的家政服务经理人岗位,要懂管理、会运营,还得有紧跟公众新需求的服务意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特别难找。”

听说浙江有26位家政学本科生,家政机构早早来“相马”。

毕业证还没有捂热,李何佳对“空巢老人”这个概念有了更直观地理解。她在一家养老机构工作,每天解答家属的疑问,陪着新入院的老人聊天,安抚老人的情绪。

“子女成年独立后的老人、正在‘解体’的老年家庭……原先只是课本上的概念,在这里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李何佳说。这家养老机构和浙江树人学院有着长期的合作,李何佳在大三暑假就来这实习,今年也在这里入职。

更多的毕业生则走进了人才市场。回到老家嘉兴的陆佳丽想从事家政培训师的工作,还有同学加入了武汉的一家家庭健康管理方面的创业公司。

“26位毕业生,三分之一从事和康养相关的工作,三分之一在托育行业。”浙江树人学院家政学专业毕业班班主任彭玮说,学生们遍布在“一老一小”服务领域,也有涉足物业管理、家居生活的,但没有人直接去当月嫂、保姆。

高素质家政人才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浙江省现代服务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红缨认为,过去,家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算太高,科班出身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行业的细分,对家政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高素质家政人才哪里来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中提出,原则上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

浙江省社区研究会秘书长顾俊峰认为,家政服务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上升很快,但家政行业要向高端化、专业化、精细化转型,关键是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社会和企业培训还不够,高等教育要发挥作用。

浙江树人学院较早就已关注此领域人才的培养,是国内最早开设家政学专业的高校之一。1994年该校就设置过家政学专科专业;2003年撤销家政学专科专业,之后在社会工作、工商管理、护理学等本科专业中开设家政相关方向;2021年招收首批家政学本科生。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年,全国各地不少高等院校都在加大对家政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河北师范大学在2019年恢复家政学本科专业招生,成为河北省唯一的家政学本科专业。吉林农业大学2003年开办的家政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湖南女子学院现代家政产业学院成为湖南省第一个的服务类现代产业学院,加强学科和产业的联系。上海开放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开设家政学本科的成人高校,填补了继续教育中家政学本科的空白。

浙江树人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汪群龙告诉记者,家政学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要学习家政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知识,同时更强调应用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专家认为,围绕“一老一小”社会需求,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今后家政更加智慧化、专业化,对家政人才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模式也要不断与时俱进,特别要深化产教融合。

浙江树人学院校内有2000多平方米的家政实训基地,同时还与多家医院、企业等共建了校外的15个专业实践实训场景。记者了解到,湖南女子学院也在建设全新的养老托育实训楼,家政学专业还建有婴幼儿护理实训室、模拟中西餐厅实训室、模拟家庭实训室、服装搭配保管熨烫实训室等,并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直接对接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

三替集团也关注家政人才队伍的高学历、年轻化趋势,企业和浙大城市学院联合开设继续教育“三替行政管理本科专班”,为职工提供提升学历的通道,这也是产教学研合作的一种探索。

本科并非家政学的学历上限

曾几何时,高校开设的家政学专业,被坊间一度称为“保姆专业”。

这一说法,并不准确。过去,传统的家政行业是劳务型行业,所以带着“保姆”标签,未来的家政行业向幸福产业转型。

湖南女子学院老年学教授唐永芳告诉记者,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家政学毕业的学生几乎没有去当保姆的,更多走向了管理层。家政行业是一个提高社会幸福感的服务行业,具有自身价值。高校开设家政学专业,本质上是社会学学科的分支,从学术层面赋予其专业性,有助于扭转社会错误认知,也有利于行业高质量发展。

谭赛英认为,以前家政行业给人的印象是“门槛低、没前途”,但现在通过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行业形象正在改变。

本科,并不是家政学的学历上限。

2021年,河北师范大学增添了家政学硕士的学位授权点,这是我国第一个对此专业进行独立设置学位授权点的学校,后来,南京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等探索建设家政学硕士点。2025年,这三所高校一共招收了17位家政学研究生。

凡此种种都可以看出高校对行业发展需求的积极响应。但真正改变对“保姆专业”认知的,是越来越多涌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

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专业毕业生黄文静创办了高端家政服务公司,以整理收纳为主营业务,带动上千人就业,还参与整理收纳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制定,编写《整理收纳师培训实用教程》。

在浙江首届家政学本科毕业生中,李雯考上了浙江工商大学的研究生,她也想报考家政学研究生,但是开设学校太少,选择了专业相近的社会工作专业。

三替集团去年招录了不同专业的本科学历家政管培生,他们虽然一开始经验不足,但很快就掌握了智慧家政系统的操作,还能给老员工培训数字化服务技能,很多成为骨干。

以培养“衢州保姆”“常山阿姨”而知名的衢州,越来越多00后也加入了家政行业。衢州家政服务业协会会长、半边天家政服务公司总经理罗姿说,近两年,00后从业者的录用比例大概增长了10%,且这一比例仍在持续上升,这说明家政行业正随着消费市场升级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随着浙江省首届家政学本科生走上工作岗位,我们看到了这个关照“上有老,下有小”行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也期待更多高素质人才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