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MO(fear of missing out,踏空恐惧症)主导了上周的市场情绪,资金弃债入股。美国国会艰难通过了“大而美”法案,美国总统特朗普取得了上任以来最大的立法胜利。美国就业情况远好过市场预期,交易员打消了近期降息的希望。如此环境下,美债遭遇沽压,两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周升13点。美股被FOMO资金抢高,欧亚股市多数不济。能源和商品市场表现良好,黄金价格上涨,美元指数继续疲软。美越贸易谈判达成协议,不过大限日前完成多数关税谈判机会渺茫。
美国6月份增加了14.7万份就业,远强过市场预计的11万和笔者的13万,硬数据强劲、软数据(信心类指数)疲软的局面继续。失业率回落主要与劳工参与率下降和抓捕非法劳工有关。在周期尾段出现如此旺盛的劳工数据,让期货市场对7月降息的概率预期从25%骤降到5%。债市也作出了相应调整。
不过这个数据夸大了就业的强度。6月份私人部门就业实际上减少了6万余份,只是政府部门增加了7万多份工作,既有政府效率部裁员后的返聘,又有地方政府增加人手。笔者认为政府拉动的就业强势难以持久,此前发布的ADP“小非农”就业数据偏弱、非农数据强劲的背离原因,正是因为ADP不涵盖政府部门。比较清醒的评估应该是私人企业不再招人,但也没有大幅裁员,就业市场温和下滑。
最新就业数据支持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降息的决定。今年美联储停止了下调政策利率,理由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带来重大的物价不确定性,需要时间观察。这一决定招致了特朗普的抨击,甚至人身攻击,也在决策者内部制造出分裂,特朗普任命的个别理事更将不同意见公开化,令鲍威尔承受巨大的压力。
鲍威尔在参加欧央行年会时罕见松了口风,称对降息持开放态度,根据数据决策。鲍威尔以退为进,未必可以赢得特朗普的支持,但在国会议员和民意面前是得分的。笔者认为,除非经济或市场出现坍塌式恶化,9月前降息的机会不大。考虑到私人部门的请人疲态和消费信心恶化,9月重启降息,今年两次各一码,明年加速推进利率中性化,仍是笔者的基准判断。
美国参众两院分别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大而美”预算法案,将特朗普1.0版的减税措施永久化,添加了一些选举期间承诺的减税措施,并以预算形式夹带了他的许多治国方略,如边境管控、重建军工产业链,并取消了前总统拜登在新能源上的补贴。这份税改法案对未来二十年美国经济、社会和收入分配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可视之为特朗普的政治遗产。
特朗普以胜利者姿态在美国国庆日将法案签署成法律,称其为给美国的最好生日礼物,并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取得了更大的权利”。这份将在未来十年给美国带来超过四万亿美元财赤的税制改革,不仅受到民主党议员的一致抵制,也遭遇不少共和党议员的反对。法案一方面大量削减底层人士和残疾人士的福利,另一方面将巨额财政赤字永久化。
大而美法案通过立法程序,是一个政治奇迹,特朗普显得很威猛,但改变不了税改“劫贫济富”的基本特征。根据沃顿商学院的模型,收入最低的10%人口(年收入1.7万美元以下)因此每人每年丧失1000美元的福利,第二低10%人口(年收入1.7万~5.1万美元)每人每年损失705美元,最富的10%(年收入430万美元以上)则因减税每人每年平均获益约38.93万美元。十年中从中低收入人群中抠出高达1万亿美元的医疗保障福利,填补富人减税制造出来的财政窟窿。
特朗普驾驭共和党的能力更强了,但选民在中期选举中表达自己立场的愿望也更强了。过去两个月进行的九个大型民意调查中,反对大而美法案的人数均过半数,反对与赞成之差平均高达23个百分点,所以民意对此法案根本不买账。白宫依仗国会席位优势和动员能力,霸王硬上弓式地通过法案,满足了特朗普书写历史的自我膨胀,但牺牲了底层人民的利益,包括大量过去支持他的选民。
本世纪以来,共和党总统横扫两院后,曾经三次试图强行改变选民福利。第一次是小布什私有化社会保障,法案未能在国会通过,但共和党仍输掉了中期选举。第二次是特朗普废除奥巴马医保法案,未能在国会通过,但共和党仍输掉了中期选举。现在是第三次,法案获得国会通过,且看明年11月中期选举结果如何。特朗普埋下了进一步民意撕裂、国会党争和贫富悬殊的祸根。
本周看点是,美国关税暂停期即将结束,大多数双边谈判未能完成,特朗普扬言7月9日加回关税,究竟这是谈判伎俩还是真的,市场如何应对可能的冲击,是本周最大的悬念。除此之外,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OPEC+讨论增加生产和中国6月信贷数据也要留意。
【作者系淡水泉(香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本文纯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官方立场和预测,亦非投资建议或劝诱】
法案增加美国赤字和外债、相关税收政策条款也会对我国产生重要影响,值得密切关注和谨慎应对。
业内人士认为,法案或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成本,天然气发电的竞争优势将增强,从而带动美国天然气产能增长,加剧与俄罗斯、卡塔尔等主要出口国的竞争。
其他热点还有:美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国家医保局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最新民调显示,50%的选民反对“大而美”法案的内容,支持率则为36%。
美国新能源汽车转型“踩刹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