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将当前的增长和通胀风险描述为“过渡性的”,市场对此反应积极,推动美股、美债和美元汇率止跌回升。
美国的真正风险不在实体经济,而在金融市场突发事件可能触发的连锁反应,对此必须有所警惕。
特朗普衰退概念成为市场魔咒,资金对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不得不出面喊话,以稳定市场情绪。
资本市场反应强烈,聚焦点从通胀风险转向增长风险,美联储降息呼声再起。
石破政府今年在财政政策上会尽量宽松,日本银行在货币政策上会谨慎地加快加息步伐,日元汇率则处在两难中。
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通胀风险和市场波动。
美股表现疲软,美债收益率飙升,比特币维持强势,中国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
上周,美国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但其他风险资产如美股、商品价格等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继续上涨。同时,美元汇率因国债收益率上升,而全球多个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整和地缘政治事件也对市场产生了影响。尽管市场对美国经济软着陆的预期和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等因素存在担忧,但整体来看,风险偏好依然较高。本周关注的焦点包括美国总统选举、伊以冲突的发展以及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数据。
特朗普交易卷土重来。
本周焦点在长假期过后中国政府可能宣布的财政刺激措施以及市场反应。
关于降息25点还是50点,其重要性不在于一次降息的幅度,而在于鲍威尔打破了近20年来美联储调整利率的规矩。
25点正常码降息,辅之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鸽派的言论和强调“取决于未来数据”,可能是比较合适的政策选择。
以旁观者的角度看,如果美国连最紧密的盟友日本都不相信的话,恐怕以后跨国大并购很难再做了。
本文由陶冬撰写,讨论了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对市场的影响,指出市场焦虑主要源于对衰退风险的担忧和美联储官员讲话对降息预期的影响。
美国经济正在从过热趋向正常,通胀已取得趋势性胜利,消费韧性支持经济增长,呈现软着陆场景。美联储应透明、坚定且循序渐进地将政策利率调至中性水平,避免大幅降息扰乱政策节奏。
笔者认为,此次降息的终极利率大约在2.5%。如果消费信心崩塌或商业按揭连环爆,则利率可能低过这个水平。
笔者认为鲍威尔即将开启按部就班的降息模式,在高透明度下不徐不疾地推进利率环境正常化。
平日元空仓,就意味着平其他风险资产的多仓,套利交易平仓恰逢美国衰退交易兴起,恐慌指数暴涨,酝酿出完美风暴。
日本央行的政策调整引发了全球市场震荡,其背后反映了日本经济复苏对日元汇率的依赖以及国内外对超宽松货币政策的担忧。
淡水泉(香港)总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