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海外市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瑞银全球央行调查:滞涨压力不容忽视,对美联储独立性感到担忧

第一财经 2025-07-08 08:35:00 听新闻

作者:樊志菁    责编:葛唯尔

资产配置多元化升温。

瑞银资产管理近期公布的一项对全球40家央行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滞涨是最有可能的情景,对美国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正在加剧。与此同时,资产配置多元化需求持续升温,美元地位遭遇挑战,欧元、人民币等受到关注,黄金有望继续被增持。

全球经济前景面临考验

瑞银发现,各国央行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明显增加。去年分之二的受访者预测世界经济将软着陆,但今年同样数量的人预计滞胀是最有可能的结果。

尽管地缘政治仍然是央行关注的焦点,但74%的受访者提到,特朗普政府对贸易和国际联盟政策的潜在影响已经取代地缘政治,成为主要风险。

美国财政安全与美联储独立性

调查显示,高达三分之二的央行储备经理对美联储的独立性表示担忧。他们认为,政治干预可能削弱美联储制定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从而动摇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

自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他和政府官员对美联储的公开批评和施压行为屡见不鲜,这些举动使全球央行开始重新审视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可靠性。

调查还揭示了全球央行对美国法治环境的担忧。近半数受访者认为,美国的法治可能会恶化到足以对其资产配置产生重大影响的程度。作为全球最大的债券市场和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国的法治稳定性一直是吸引全球资本的重要因素。然而,特朗普政府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让外界开始重新评估美国作为避险资产的目的地地位。

调查同时显示,约35%的受访央行认为,美国可能会要求其盟友将中长期债务转换为超长期零息债券等其他金融工具。这种设想反映了全球央行对美国债务管理策略的担忧,也进一步加剧了对美元长期稳定性的质疑。

29%的受访央行表示,鉴于近期形势发展,他们计划在未来减少对美国资产的投资,这一比例虽低于去年,但仍显示出美元资产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

美元地位遇挑战

80%的受访者预测美元仍将是世界储备货币,同时观察到更大的多元化趋势。欧元最常被引用为替代品,对人民币的情绪也在改善。在过去一年里,美元是央行抛售最多的货币,而欧元则是增持最多的货币。“现在人们开始质疑,是否有必要仅依赖美元作为避险资产,或者是否也应该依靠德国国债等其他资产。这是一种新的变化。”

调查显示,未来一年,净6%的受访央行计划增加欧元持仓,而人民币则以净25%的比例位居榜首。此外,加拿大元、英镑和日元也受到部分央行的青睐。

瑞银称,欧洲若不进行结构性改革,其金融市场复兴可能只是昙花一现。相比之下,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在近年来稳步推进,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支持下,其作为储备货币的吸引力正在增强。

黄金持续受青睐

在动荡的全球环境中,黄金继续成为了全球央行的主要配置目标。52%的受访央行表示,计划在未来一年增加黄金持仓。67%认为从现在到本十年末,黄金是表现最好的资产类别,而2024年的调查中只有21%的人认为黄金是表现最佳的资产类别。

自2022年年底以来,黄金价格已经上涨超100%。在俄罗斯的外汇储备被冻结后,各国央行购金速度明显加快。这一趋势也使得黄金超过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央行储备资产。

以德国为例,其部分黄金储备存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而特朗普的政策让德国对其黄金储备的安全性产生了新的质疑。类似的情况也在包括尼日利亚在内的多个新兴市场国家中发生,促使这些国家加速将黄金运回国内,以增强金融自主性和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瑞银资产管理全球主权市场主管卡斯特里(Massimiliano Castelli)指出:“黄金被明确视为降低制裁风险的一种手段。因为如果你购买黄金并最终将其运回本国,那它就很难成为制裁的目标。”

无独有偶,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近日也发布报告称,剔除计划减持的央行后,三分之一的央行计划在未来一到两年内增持黄金,这一比例达到了至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这项调查面对75家央行、总计约5万亿美元储备资产,于3月至5月进行,首次揭示了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提出对等关税的影响——关税前景的不确定性加剧引发市场动荡,导致避险资产美元和美国国债下跌。

OMFIF称,在央行黄金购买量连年创下历史新高之后,储备管理者正加倍押注这种贵金属。此外,OMFIF发现,去年在受访央行中位列最受欢迎货币的美元,今年已跌至第七位。高达70%的受访央行表示美国的政治环境阻碍了他们投资美元,这一比例是一年前的两倍多。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