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方面7日确认,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签署行政令,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将实施时间从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这一突然变动再次突显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面对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以及成员国内部的分歧,欧盟陷入深深的战略迷茫。
总台记者 朱曦莉:正当欧盟方面全力冲刺力争在7月9日之前与美方就关税问题达成“原则性协议”之际,美方却出人意料地将所谓的“对等关税”生效日期从原定的7月9日推迟到8月1日,这令欧盟方面措手不及。
总台记者 朱曦莉:令欧盟困惑和迷茫的不仅在于时间表的混乱,更在于美方政策的不可预测性。日前美国向欧盟提出了一项协议草案:在10%的基准关税的基础上,仅对飞机、烈酒等少数领域提供一定关税豁免,且这一草案还需特朗普最终拍板。至于欧盟最关切的汽车、钢铝、医药等关键产业,美方并未作出任何豁免承诺。
总台记者 朱曦莉:此外,欧盟内部意见不一,也加剧了欧盟的困境。目前,法国和西班牙持强硬立场,反对对美方轻易让步;而德国、意大利、爱尔兰和匈牙利等依赖出口的国家则倾向于尽快达成协议,认为即便意味着更多妥协,只要美国能够降低战略性领域的关税即可。然而,除了飞机和烈酒,美国对欧盟关切的众多核心领域并未松口,这让欧盟进退两难。
总台记者 朱曦莉:欧盟外交官们还担心,美方尚未作出任何不会在关税问题上再次出现180度大转弯的保证,不排除未来美国可能会再度“变卦”。在美方关税政策如此反复无常的情况之下,欧盟是否该为避免高额惩罚性关税而仓促妥协?以妥协为代价快速达成的协议,是否就比坚持捍卫自身利益、继续谈判直到达成双方均可接受的协议更加可取?如何拨开重重迷雾找到突破口,是当前摆在欧盟面前的一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