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炙烤模式”又来了?
9日,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6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第三热”的6月,平均地表气温为16.46摄氏度,比1991年-2020年期间的6月平均气温均值高0.47摄氏度。
同时,该机构也确认,2025年6月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初,欧洲大陆经历了两次显著的热浪,西欧整体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
其中,第一次热浪在6月17日至22日达到顶峰,影响了西欧和南欧的大部分地区。第二次热浪发生在6月30日至7月2日之间,同一地区的气温更加极端。一些国家的地表气温超过40摄氏度,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气温高达46摄氏度。两次热浪都与持续的高压系统“热穹顶”有关,该系统将暖空气困在空气中,导致长时间的炎热、晴朗和干燥天气。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气候战略负责人伯吉斯(Samantha Burgess)表示:“2025年6月,西欧大部分地区遭遇异常热浪袭击,该地区中的大部分经历了非常强烈的热应力。地中海西部创纪录的海面温度使这股热浪更加猛烈。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浪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强烈,并影响到欧洲更多的人。”
全球“第三热”的6月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监测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2025年6月,比2024年创纪录的6月低0.20摄氏度,比“第二热”的2023年6月低0.06摄氏度。
总体上来看,2024年7月至2025年6月的12个月期间,全球气温比1991年-2020年平均值高出0.67摄氏度,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5摄氏度。
6月,欧洲陆地平均气温为18.46摄氏度,比1991年-2020年6月平均值高出1.10摄氏度,成为欧洲陆地有记录以来“第五热”的6月。
除欧洲外,美国、加拿大北部、中亚、东亚和西南极洲的气温大多高于平均水平。
6月底,美国部分地区气温也突破40摄氏度,热浪笼罩美国东部和中部各州。比如,在纽约曼哈顿,气温达到37摄氏度,约翰·肯尼迪机场气温达到38.9摄氏度。
与此相反的是,南美洲南部的气温大多低于平均水平,阿根廷和智利见证了创纪录的低温天气。
在亚洲,日本气象厅7月1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该国经历了自189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热6月。上月平均气温较1991至2020年的同期均值高出2.34摄氏度,刷新了2020年(高出)1.43摄氏度的原始纪录。
日本气象厅表示,此次极端高温归因于西风带北移和强盛的太平洋高压系统,导致大部分地区出现本应属于7、8月的大气环流形势。在该部门检测的914个地点中,有196处刷新了当地的6月气温纪录。
热应激现象加剧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西欧和中欧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高于平均水平。其中西欧整体经历了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平均气温为20.49摄氏度,比1991-2020年平均值高出2.81摄氏度。
该气温略高于2003年创下的6月最高纪录(20.43摄氏度)。
如前所述,2025年6月中下旬的两波强热浪袭击了西欧和南欧大部分地区。该地区大部分地区的体感气温超过38摄氏度,相当于“非常强烈的热应激”。其中葡萄牙部分地区的体感温度达到48摄氏度左右,或称“极端热应激”。
数据显示,南欧大部分地区也经历了高于平均水平的热带夜晚,即气温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的夜晚。
其中,西班牙部分地区出现了多达24个热带夜晚,比6月份的平均温度高出18个,地中海沿岸地区则出现了大约10-15个热带夜晚,而这些地区在6月份通常不会出现热带夜晚。热带夜晚使身体难以从白天的高温中恢复,增加了与高温相关的健康问题的风险。
6月,地中海西部也出现异常海洋热浪,导致该地区6月份日均海洋表面温度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27.0摄氏度),创下单月最高日均海洋表面温度距平值(比平均值高3.7摄氏度),这是有史以来任何月份的最高日均异常温度。
地中海的这些异常水温减少了沿海地区的夜间空气冷却,增加了湿度,加剧了热应激的影响。它们还导致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热应激,并通过水中含氧量的降低对渔业和水产养殖等海洋产业产生影响。
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表示,这种长期高温的情况还加剧了臭氧空气污染,并增加了野火天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