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不确定性加剧之下,不同国家的商业复杂性也备受关注。
全球核心行政服务提供商TMF Group近期发布的《2025全球商业复杂性指数》报告显示,希腊、法国、墨西哥、土耳其、哥伦比亚、巴西、意大利等国家的复杂性排在前十,其中墨西哥、土耳其、巴西、意大利等复杂性有所上升。
TMF Group首席执行官马克·韦尔(Mark Weil)提出,地缘政治的不稳定持续影响贸易和投资流动。其中,对于越南、菲律宾、印度等地区而言,因为薪资通胀、员工流动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薪酬和人力资源运营等领域的压力。商业复杂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境外投资者和本土成长型企业在当地的发展,然而,复杂性源于已知的规则,因此对于大型跨国企业而言,应对复杂性并非难事。因此,企业面临的真正挑战并非复杂性,而是不确定性。
TMF Group北亚区业务负责人陈琪表示,今年的显著变化是,全球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成为影响跨国经营的壁垒。对于外商投资企业在华发展而言,无论是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还是中外合作企业,通过理解和遵循不同司法管辖区对会计税务、人力资源以及薪酬流程等关键管理领域的合规要求,不仅有助于抵御外部环境波动带来的冲击,从内部有效降低运营风险,更能为企业在不确定时代找到稳健和更具有韧性的发展路径。
面对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布局全球尤其是新兴市场的趋势,应对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需求也成为了TMF Group这样的国际服务商所看重的机遇。
7月9日,韦尔自2018年上任以来首次来到中国与当地的媒体进行交流,成为这家跨国企业增强对中国市场重视的缩影。他认为,如今不确定性正以突然且剧烈的方式回归。美国的对等关税计划引发了贸易争端,各国的反应尚不明朗,其最终走向难以预测。即使达成妥协,关税水平和时间多变仍会削弱持久信心。在这种不确定的背景下,企业难以作出长期投资决策。
“我们预计,全球化下一阶段将要求企业建立更多元的供应链,以降低集中风险。尽管美国与中国大陆合计占全球GDP的45%,仍有55%的市场值得开发,其中包括许多快速增长的多元劳动力和消费市场。”韦尔表示,无论是在目标贸易集团持有资本的投资者,还是建立运营的企业,都需要重视多元化。多元化会带来成本,但远低于因各种壁垒而被排除在市场之外的成本。
TMF Group北亚区金融服务业务负责人王一佳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中企“走出去”,在东南亚、欧洲以及南美均有明显趋势,然而,根据业务的差异,叠加市场和供应链等因素的综合考虑,中企会将供应链重心转移到不同的地区。比如,新能源技术企业会更多选择在欧洲开展业务,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企业则会把重心放在人口基数大的南美和东南亚地区。
中企如何在不同国家实现合规运营?根据王一佳的观察,合规主要分为三个角度,包括工商、财税和人力资源,而越来越多的中企开始倾向于采用轻资产的模式在海外进行本地化运营,也就是说,在市场开拓初期不会在当地直接布局职能型的员工,而是更多通过国际企业在当地的专业资源进行运营。等到运营得更成熟后,才会聘请本地化员工建立海外团队。待进入下一个阶段后,还会考虑将重复的、不需要个性化的工作通过自动化软件或者区域分包的方式以降低运营成本。
“中国、印度、非洲等地的经济增长很快,人口变化也大,中国企业可以从这些差异和变化中受益。”韦尔认为,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主动与更多国家打交道,这就必然意味着要面临更大的复杂性,而这正是国际经济的表象,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需要在不同地区找到一个对的解决方案,而不只是考虑单一大国。事实上,如今看来,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也同样有风险和波动性。以TMF Group自身为例,他们的业务坚持多元化运营,“任何地区的业务都不会占超过7%的比重”。
为了应对多元化带来的额外复杂性,他提出,企业首先需要简化管理来降低内部复杂性。TMF Group的基准研究显示,即便行业、地域分布相近,但企业架构的复杂性可能大相径庭,部分企业法人实体和供应商更多。企业可以借此精简架构与支持模式——通过更少的实体和供应商实现运作。如果执行得当,这将提升效率与灵活性,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建立多元供应链。
(实习生黄婉清对本文亦有贡献)
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也是非常明确的,关税战、贸易战没有赢家,搞保护主义损害各方利益。
虽然世界贸易面临的不确定性挑战仍在加剧,但全球商界的合作持续加深,也在以市场主导的双向奔赴中,寻求着长期共赢的方式。
这份报告说,约26%的投资者减少了美股投资。同时,近六成受访者表示,他们不愿将新增资金投入美国股市。
这轮"吃药"行情与过往不同,涨幅龙头集中于创新药企业,且港股表现尤为强劲。
中美经贸高层会谈之后,外贸增速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