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境外资金风向标,北向资金的持仓动向持续引发市场高度关注。最新披露的2025年二季度数据显示,北向资金持仓总市值已达2.28万亿元,较上季度增加548亿元。这一资金流向与国际机构近期密集上调中国增长预期和对中国股市给出“超配”建议的行动不谋而合。
从具体配置来看,北向资金二季度“买买买”展现出清晰的产业布局逻辑,重点加仓金融、工业及医疗保健三大板块。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300750.SZ)获超百亿元资金加持,恒瑞医药(600276.SH)、东鹏饮料(605499.SH)等细分领域龙头也均获得逾60亿元的资金流入。这些获得重点加仓的个股普遍具有两大特征:一是企业基本面持续向好,如创新药企频传研发突破;二是今年刚在港股上市,形成显著的“A+H”联动效应。
北向资金二季度加仓超500亿元
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正“真金白银”大手笔买入A股。根据沪深交易所披露的数据,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共持有3572只A股,持股数量合计1235.11亿股,持股市值合计2.28万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持仓市值增加了约548亿元。
与资金流入相呼应的是外资机构近期的密集调研活动。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0日,近3个月内共有499家外资机构调研A股上市公司。全球头部对冲基金Point72 Asset Management,L.P.、高盛(亚洲)证券有限公司、博裕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富瑞金融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等机构调研总次数均超过55次。分行业看,电子、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的受青睐程度位居前列。从关注问题来看,今年以来,AI应用、人形机器人布局、创新药研发成为外资关注的热点话题。
这一系列动作的背后,反映出外资机构对中国资产的持续看好。近期,多家外资机构对A股给出“超配”建议。日前,高盛上调了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测,并维持对中国股市的“超配”建议,将MSCI中国指数、沪深300指数的12个月目标点位分别上调至84点、4600点,以此计算两大股指分别有望上涨11%、17%。野村则将中国股票评级大幅上调至“战术性超配”。该机构5月19日将中国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预测从3.7%上调至4.8%,并将全年GDP增长预测从此前的4.0%上调至4.5%。瑞银发表中国股票策略观点,预判全球资金或呈现持续净流入态势。
持仓路径浮现
从行业分布看,二季度,北向资金的加仓结构性特征明显。Wind数据显示,8个行业获北向资金增持。其中,金融、工业、医疗保健板块加仓最多,二季度分别加仓446.19亿元、236.92亿元、130.91亿元。
具体来看,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在金融板块的最新持仓市值约为410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了约446亿元。其中,平安银行(000001.SZ)、中国银行(601988.SH)、中国银河(601881.SH)的区间净买入金额最高,分别为20.60亿元、15.92亿元、11.09亿元;北向资金在工业板块的最新持仓市值约为5292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了约237亿元,宁德时代以131亿元的净买入额独占鳌头。在医疗保险板块,北向资金则涌向了恒瑞医药、药明康德(603259.SH)、联影医疗(688271.SH),区间净买入金额分别为73.37亿元、38.25亿元、1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二季度大幅减仓日常消费、可选消费板块。日常消费板块中,白酒股为“主力军”。记者注意到,在北向资金目前持有的18只白酒股中,有13只个股被减持,占比达到72.22%。
这一配置策略与A股市场表现高度契合。今年以来,以银行股为代表的金融板块不断走高。Wind金融板块指数(882007.WI)从4月上旬的阶段性低点5296点震荡上涨,7月9日最高至6654点上方。与此同时,以创新药为代表的医疗保健板块在二季度也迎来强势上涨行情。
个股层面亦可窥见境外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喜好变化。
Wind数据显示,以6月30日收盘价×持股变动量计算,二季度末,北向资金的第一大重仓股为宁德时代,持股市值约为1530.78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27.34亿元;作为第二大重仓股的贵州茅台(600519.SH),北向资金持股市值虽超过1000亿元,但二季度出现明显缩水,减少218.58亿元。此外,招商银行(600036.SH)、长江电力(600900.SH)、中国平安(601318.SH)、紫金矿业(601899.SH)等个股被加仓,跻身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名单。
个股变动方面,二季度,北向资金对超1300只个股进行了加仓。其中加仓最多的为宁德时代、恒瑞医药、东鹏饮料,加仓的金额分别为127.33亿元、84.56亿元、68.34亿元。此外,百利天恒(688506.SH)、新易盛(300502.SZ)在二季度的加仓幅度均超过270%,分别为278%、273%。
深入分析北向资金重仓股,可发现两大显著特征。
其一,北向资金重点加仓的个股往往伴随着重大利好消息的释放,这一现象在创新药领域尤为显著。以百利天恒为例,该股二季度获得大幅加仓,直接受益于新药管线传来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公司宣布,自主研发的EGFR×HER3双抗ADC(iza-bren)在鼻咽癌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方案编号:BL-B01D1-303)中,期中分析达到主要终点,适应证为既往经PD-1/PD-L1单抗治疗且经至少两线化疗(至少一线含铂)治疗失败的复发性或转移性鼻咽癌。
其二,北向资金重点加仓的个股中,多家企业近期完成了港股上市,形成明显的“A+H”联动效应。今年以来,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等7家行业龙头成功“南下”,合计募资770.16亿港元,创2017年以来新高。安永报告显示,上半年全球十大IPO中,预计至少3家来自港股,其中宁德时代以52.5亿美元筹资额名列榜首。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以超12亿美元筹资,分列第六和第七位。
一名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批企业港股上市后的优异表现,对A股市场产生了显著的带动作用。部分北向资金或基于对港股打新效应的预期,提前布局相关企业的A股标的,博取相应收益。
2024年四季度,北向资金减持了2175只股票,增持了948只股票。
沪深两市融资余额接近1.65万亿元,南向资金和北向资金的成交量亦冲高。
本轮“新质牛”中高波动特征仍在,市场有望在震荡中实现中枢的逐步上移;北向资金三季度大幅流入核心资产。
第一财经每日早间精选热点新闻,点击「听新闻」,一键收听。
节后首日(10月8日),北向资金日成交突破5000亿元,远超日常千亿成交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