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核心议题的当下,绿色金融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成为推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更是肩负着建设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重要使命。陆家嘴金融沙龙第十八期围绕“全球协同与创新驱动:共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新生态”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多位业内资深人士从国际视野、本土实践、科技赋能等维度,分享了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刻洞察。该期金融沙龙的电视节目7月12日21点在第一财经频道播出。
主题演讲:全球协同与创新驱动共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新生态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副董事长鲁静指出,尽管国际ESG政策存在波动,但全球可持续金融发展大势不可逆。中国“双碳”目标对全球净零战略至关重要,其转型将带动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能源投资。上海凭借“五个中心”建设的协同优势,已通过转型金融目录、碳市场布局、浦东新区碳排放核算指引等,构建起系统性绿色金融体系。鲁静建议,需强化企业信息披露、推动标准国际接轨、扩大可持续融资激励,助力提升中国在碳定价上的国际话语权。
上海农商银行总法律顾问、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杨贵院从地方银行视角分享了气候风险应对策略。他提出Green SHRCB目标,“G”代表全球视野,强调绿色金融需全球协同;“R”是立足地区,中小银行要立足本地辐射长三角;第一个“E”是持续过程,该行提出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底色的商业银行并加入PRB银行;第二个“E”是价值创造,要让客户在绿色金融中实现可持续发展;“N”是净排放目标,一切行动围绕净零排放展开。
复旦大学大气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赵艳霞从气象专业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全球已进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期,气象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和保险损失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2024年中国气象局和财政部联合出台文件,推动气象与金融合作。在金融服务方面,气象为保险、银行、期货等领域提供了有力支撑。赵艳霞强调,基于气象指数的金融衍生品是天气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也是绿色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零售、旅游等多个行业对冲天气不确定性风险。
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余焕介绍,该基金于2020年7月成立,是唯一以绿色发展为主题且注册运营在上海的国家级基金,体现了中央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及上海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担当。基金投资聚焦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等五大领域,主线是“双碳”战略。
安永大中华区审计服务市场联席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则以“当绿色金融遇上新质生产力”为主题分享观点。他认为,绿色金融服务对象是气候科技产业,围绕中国“3060”战略,为气候科技产业八大赛道提供全方位赋能,助力中国成为全球气候科技产业链的关键枢纽、制造中心和科研中心。
行业对话:从制度优势到全球辐射 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
从制度优势到全球辐射,如何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的核心引擎?从市场机遇到实践路径,从国际合作到技术创新,嘉宾通过圆桌对话的形式展开深度探讨。
杨贵院指出,绿色金融的市场潜力已现端倪——到2030年全国低碳市场机会预计达25万亿,而当前绿色低碳信贷余额40万亿,增长空间显著。上海作为"五个中心"建设核心,金融机构可从存量客户深耕与新客户挖掘中捕捉机遇,但挑战同样突出:中外绿色金融与可持续金融标准存在差异,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的界定需进一步明确,高碳行业降碳项目的合规判断成为实操难点;小微企业对绿色转型感知不足,低成本资金获取条件也较为苛刻。
赵艳霞表示,天气衍生品的推出将为大宗商品市场稳定注入新动能。目前与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合作已完成技术层面开发,指数与合约均已成型,正推进治理体系编写,计划2025年上半年试运行并向证监会申报,若进展顺利2027年有望实现上市。
对于备受关注的可控核聚变投资,余焕表示,这是践行探索新质生产力的积极尝试,反映了上海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前瞻性,且各国政策大力支持,中国有弯道超车的可能,商业化进程比预期更快。
面向未来,汤哲辉呼吁培育耐心资本,支持节能环保等投资回报期长、回报率低但资金需求大的行业,发展资本市场股权性融资,助力创新产业;挖掘创新元素,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绿色金融更精准地支持可持续发展产业和实体经济。
从制度优势到全球辐射,打造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核心引擎需要多方协同。各领域专家的探讨不仅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思路,更让我们看到绿色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站在时代拐点,中国需做好当下,构建稳固生态圈,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上海方案”,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陆家嘴金融沙龙”由上海市委金融办、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指导,“陆家嘴金融沙龙”秘书处主办,第一财经、财联社提供媒体支持。系列活动将持续输出金融改革“浦东智慧”,深度赋能浦东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迈向新高度。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政府投资基金在这一过程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通过长期布局、长期思维让政府投资基金更好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基础科研到产业线等关键路径打通?如何使得政府投资基金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创新创业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本次陆家嘴金融沙龙,将以“战略引领 耐心资本 —— 政府投资基金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邀请多位重磅嘉宾展开深入探讨,敬请期待!
本期沙龙以“全球协同与创新驱动:共建上海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新生态”为主题,将于7月5日在上海浦东陆家嘴举行。
ETF产品背后有着怎样的设计考量?
中国ETF渗透率(ETF规模/上市公司总市值)较成熟市场仍有1~2倍提升空间,未来增长潜力显著。
邀请来自科创投资领域与国资平台的资深专家,探讨政府投资基金如何以长期视野与系统性布局打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