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科普|气温突破33℃就应警惕“热中风”!

第一财经 2025-07-10 22:51:39 听新闻

作者:钱童心    责编:乐琰

当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就如同“被反复揉搓的橡皮管”,这种剧烈波动对动脉硬化患者是致命打击。

很多人知道寒冷季节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但炎夏也并非脑血管的“安全季”。在酷暑与人为贪凉的双重夹击下,血管也在经受考验。

根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科普文章,当气温突破33℃时,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占比尤为突出,应警惕“热中风”。

此外,由于空调房的低温与户外高温形成较大温差,这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仁济科普称,当室内外温差超过7℃时,血管就如同“被反复揉搓的橡皮管”:当进入空调房时,体表血管在数秒内急剧收缩,回心血量猛增导致血压飙升;再次进入高温环境时,血管又被迫急速扩张,这种剧烈波动对动脉硬化患者是致命打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中心杨志刚主任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夏季炎热天气同样是脑卒中的高危期,风险机理主要有两个,一是高温脱水,二是冷热交替刺激。”

杨志刚表示,高温脱水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粘稠,容易导致脑梗;冷热刺激交替,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剧烈,脑出血和脑梗均易诱发。“其中,冷热的剧烈变化对心脑血管的危害更大。从西医讲,循环系统(心率、血压)波动越大,脑卒中机率也越高,从中医讲,健康需要顺应四时,避免与环境对抗。”他表示。

杨志刚进一步指出,脑卒中高危险人群包括有基础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脑血管狭窄、脑动脉瘤、烟雾病、脑血管闭塞者);以及身体机能减退血管硬化的老人和夜生活丰富、熬夜、胡吃海喝的年轻人。

识别危险对于预防脑卒中至关重要,应适度防暑,及时补水,规律作息,避免过大幅度的冷热交替。在发现有人脑卒中时,应及时脱离过冷过热的环境,保持呼吸通畅,侧头防止呕吐误吸,并迅速寻求专业帮助。“时间就是大脑。”杨志刚强调。

在卒中发生后的4.5到6小时是救治的黄金期,静脉溶栓及动脉取栓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减轻脑部损害,使致残率降低40%,而溶栓时间窗内每延迟1分钟,约增加190万脑细胞永久死亡。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