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据了解,双方将依托AI大模型,专注于中国特有的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提供全面场景覆盖和点到点的领航驾驶辅助功能,这套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首搭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上。
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智能化,招商银行研究院称,智能驾驶正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65%以上的用户使用高阶智驾的频次超2次/周。面临中国汽车市场变化,宝马等外资车企正加速智能化和电动化布局,包括推出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与多家本土科技企业合作等。
Momenta是国内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的头部供应商,与奔驰、奥迪、丰田等车企均有战略合作。助力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领航辅助驾驶)成功规模化量产上车的国内第三方智驾供应商主要有5家,分别是Momenta、华为Hi模式、Bosch+WeRide、百度和元戎启行。佐思汽研数据研究显示,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Momenta在城市NOA供应链市场占比达60%,华为HI模式占比近30%,其他企业总共占比约10%。
近几年来,BBA(宝马、奔驰和奥迪)在中国市场集体遭遇困境。而与此同时,问界、理想等中国汽车品牌凭借智能化优势,在30万元以上市场加速抢夺豪华车市场份额。业内普遍认为,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其竞争力,而BBA在智能化领域的短板较为突出,产品迭代速度普遍较慢。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跨国车企高管们普遍秉持“全球统一标准”的理念,认为凭借成熟的技术体系和全球供应链就能征服中国市场,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以及智能化、网联化的快速迭代,固守旧有策略已不合时宜。
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试水电动车的阶段,车机系统普遍沿用欧洲逻辑,仅在为适配中国法规等层面进行了一些调整,导航体验落后。在电动车市场遇冷后,外资车企开始在车机系统、地图服务等高频交互领域引入本土合作,但在智能辅助驾驶核心算法等领域尚未真正开放。近两年来,外资车企开始与本土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研发本土化。
一方面,外资车企在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短期内难以构建智能驾驶全栈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中国供应商的响应速度快,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根据车企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尤其是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本土供应商在芯片、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领域快速崛起,这让外资车企意识到,想要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立足,与本土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深化合作已成为必然之选。
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与智能化生态,已成为外资车企补足在智能化领域短板的普遍做法。此前,宝马已宣布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本土企业合作;奥迪也与华为联合开发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应用于PPE电动车平台车型;奔驰在中国市场也引入了Momenta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