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在链博会先进制造主题活动现场,英伟达公司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了一场炉边谈话。
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是在近十年前的北京中关村,而王坚上次见到黄仁勋还是很久之前在洛杉矶。再次见面,两人围绕这几年科技领域发生的变化,关于AI、算力以及AI时代下的年轻人,有了一场对谈。
黄仁勋关心,近几年哪一个技术变革最让王坚兴奋?比起AI,王坚的回答是算力。王坚表示,算力是一切的基础架构,AI也是基于算力发展起来的。“算力改变了一切,AI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成果。”王坚说。
黄仁勋则回顾了AI在基础层面过去几年发生的变化。他说,以前是人来编写代码、预测结果,现在算法能从现有数据中学习、预测结果。英伟达以往投入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多年,随着2012年深度学习技术“大爆炸”,AI技术开始做到比科学家更厉害。
“2012年至2017年,我们见证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如何超过人的能力,在此之后,AI的语言理解能力也超过了人。生成式AI几年前才出现,现在势头非常强劲,已经能理解信息并生成信息,将文本从一种模式‘翻译’成另一种模式,比如从中文到英文、从图形到图形、从语言到视频。”黄仁勋说,AI在过去10多年时间里,每隔5年就会有一次大变革。现在这个阶段AI已经能完成大部分认知性任务。下一波AI浪潮则是物理AI,AI的所有能力都将融入物理世界,比如机器人。
黄仁勋打了一个比方:飞机能让人到达更远的地方,AI则能让人变得更聪明。AI与人大脑运行的机制不一样,但很接近。
对于AI领域最近的一次重大改变,黄仁勋说,今年开源模型改变了技术,他看到了很多AI研究都是开源的,出现了大量论文。黄仁勋称,中国研究者发布的(AI相关)论文是全球数量最高的。开源模型是一种很安全的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全球的审查确保模型的安全性。
黄仁勋说,他看了DeepSeek的论文,写得非常好,是一篇A+的科学论文和A+工程方面的论文。
两人的对话也深入到AI发展的基础——算力芯片。王坚问黄仁勋,人工智能的发展接下来是否还会依赖于半导体硅?黄仁勋告诉王坚,硅给AI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转变会发生在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不再用原来的方式将算力分解在不同芯片上,现在我们在用多个复合芯片,这样一组芯片可以有更高级的功能,我们用板来组合它们,或许面积会和桌子一般大。其次,我们会用CPO(光模块)来连接。”黄仁勋说,接下来英伟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这些方面,至少还有5~10年的路程要走,现在英伟达也在规划10年后的框架了。
对于年轻人是否应该学习AI、AI时代年轻人面临什么机遇,两人展开了热烈讨论。王坚说,人工智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终生的机会,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我甚至有点嫉妒我们的年轻一代。”黄仁勋则表示,出生在这一代的年轻人会成为人工智能的原住民,好像电影《星球大战》里面的人物,可以直接和科技共生,共同成长。黄仁勋说,他羡慕生长在人工智能下的年轻一代,在他很小的时候,不能想象有一个东西来提醒他,或帮他记住每一件事情,“而人工智能会记得这一切,你的人生旅程都会被记录下来。”
黄仁勋对年轻人的建议是,虽然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要摒弃不需学习人工智能的想法。“人工智能发展下,也许我们需要做的工程工作更少了,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有深度思考的思维体系,能和AI进行交互、描述想要让AI解决什么问题,也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同时判断AI是否正确地回答了问题,要有辨析思维。”黄仁勋说。
黄仁勋还认为,人工智能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人人平等,无论是农民、老年人、年轻人,或者不懂电脑的人,大家都必须尽快应用上人工智能。
英伟达CEO黄仁勋回应“H20芯片对华重启销售进展”。
他表示,中国超快的创新能力由研究员和企业家创造,像DeepSeek、腾讯、阿里巴巴、MiniMax、百度等模型的共享推动了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进步。
黄仁勋将在7月16日的第三届链博会开幕式上用中文发表演讲。这也将是黄仁勋首次在公开场合用中文演讲。他坦言“很期待”、“好紧张”,要回酒店好好练习中文。
英伟达正在重新提交英伟达H20 GPU的销售申请。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许可证,英伟达希望尽快开始交付。
全球化成为“坚决的长期战略”,阿里云驶入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