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话袁千| 从奥运到大模型开源,阿里云如何抢占全球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7-14 22:37:35 听新闻

作者:陈奇    责编:郑嘉维

全球化成为“坚决的长期战略”,阿里云驶入汪洋大海。

图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

一艘十年的船,往往被视作处于航运生命周期中的“黄金中年”阶段,阿里云的国际业务正站在这个节点上。从2014年正式开始全球化,到2024年在中国香港度过国际业务的第一个十周年,阿里云将对国际市场的重视提上了新高度。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提到推进阿里云全球化时,用到的表述是“战略级投入”。

过去一周,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国际事业部总裁袁千刚刚在新加坡庆祝了阿里云在新加坡布局的十周年。作为阿里云国际业务事业部总裁,去年,她频繁地穿梭在中国与欧洲,阿里云成为巴黎奥运会官方云合作伙伴后,她亲自与奥委会、组委会等进行了大量的沟通,盯了大量的测试赛,背后的野心是让奥运会成为阿里云在国际的一张名片。

今年,袁千的海外出差并未减少,随着阿里云在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投资新建数据中心以及对更多新市场的开拓,她不断沟通更多头部全球公司,也走访着更多海外本地客户,她相信,阿里云在国际市场的布局正走向一个里程碑般的时刻。

战略是清晰的,投身海外是阿里云“坚决的长期战略”。十年来,阿里云已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89个可用区,服务全球500万客户,海外市场规模5年增长超20倍,云+AI产品出海步伐不断加快。

近期,袁千接受了第一财经专访,聊了聊阿里云国际业务的增长逻辑、全球顶级客户如何选择云服务商、AI产品如何出海落地,以及阿里云如何通过长期主义、本地化投入,在全球市场建立起持续增长的信任基础。“大航海时代”下的阿里云,正在埋下一些未来的武器。

1.提问:请介绍下阿里云国际业务目前取得的进展?

袁千:阿里云目前在全球29个地域运营89个可用区,在全球有约500万的客户,覆盖跨国企业和海外本地客户,代表性客户包括国际奥委会、宝马、SAP、LVMH集团等,超过200多款云计算、AI产品和解决方案上线至海外,交付能力持续增强。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在墨西哥、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启用新的数据中心。我们会加快打造覆盖中国、日韩、东南亚、中东、欧洲和美洲的全球云计算网络。

2.提问:阿里云在海外的开服节奏好像在加快,为什么?

袁千:这是需求拉动的结果。一方面,随着全球AI应用的加速落地,客户对云资源、AI产品及服务、本地响应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更密集的基础设施布局,让客户看到我们的长期承诺和服务能力。

今年6月,我在现场参加了韩国的数据中心的开服,和合作伙伴聊,明显感受我们的数据中心加投、升级以后,他们认为和我们合作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阿里云海外开服的节奏和整个布局会更加持续,未来也会有更多海外数据中心的开服来支持海外客户的增长。

海外数据中心开服到实际上客户用起来需要一定的周期,但是我们已经注意到,随着开服的增加,有越来越多的客户来跟我们进行相应的合作探讨。

3.提问:头部全球公司对云厂商的要求一直很高,阿里云这两年在头部客户上有哪些突破?怎么做到的?

袁千:阿里云国际业务目前合作了国际奥委会、LVMH集团、SAP集团、宝马集团等全球知名企业。像这样的头部企业,它们对云服务和AI产品的要求很高,根据它所在的行业属性和品牌标准有严格要求。这些大型的企业,它们选择合作对象会很严谨,有的整个考察周期要到2-3年,我们都是和它们一步步去建立信任,从一些项目的合作到更多数字化的创新项目、数字化转型的项目,到AI创新的项目,一步步证明我们的能力。

例如与LVMH我们已进入第二个五年合作周期。我经常开玩笑说,服务客户一定要怀着维持一段婚姻的心态,是长期主义的事。

4.提问:它们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重点考察、对比哪些能力?

袁千:首先是产品技术的能力,这是它们选择伙伴最重要的考评点。前不久,我们就支撑了印尼头部数字钱包GoPay,在2000万用户零感知的情况下,顺利迁上阿里云。第二个是看我们的基础架构,包括刚才提到的全球数据中心,要求全球化的能力,包括数据中心、人员、服务的全球化。根据Gartner数据,阿里云是中国最大、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第三是我们提供服务的可持续性稳定性,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ESG、CSR等,还有你在逐步合作中积累的可信度,是一个长期且全面的“大考”。

5.提问:在海外市场本地客户的积累上,阿里云的客户类型主要有哪些,哪些领域有优势?

袁千:我们的客户既有全球集团,也有大量区域的领先企业。我们聚焦六类行业。第一类就是互联网,我们本身是做互联网的,我们自己的一些案例、创新经验,是被许多客户认可的。第二类是金融,包括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客户。第三类是零售,零售行业的线上化和数字化转型。第四类是制造业,包括汽车等行业。第五类是媒体类行业,在奥运场景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直播、转播等数字化服务能力吸引海外客户。第六类是文旅类行业,关注我们数字化+AI的产品和能力。

6.提问:AI是不是让阿里云看到“弯道超车”的可能,内部怎么看AI对海外云市场竞争的重要性?

袁千:今年我明显看到AI领域的需求更多了,包括参加各种客户活动,大家讨论的话题也比原来更AI化了。阿里云的战略,就是云+AI一体化的发展。从整体趋势来看,一个数据是全球78%的企业都会拥抱AI,如果过去十年是数字化和云计算的转型,未来十年我们主要看的是云+AI的挑战和机会。我预测,未来3-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会迎来云+AI的新一波高速发展期,我们一定要能够跟得上。

7.提问:阿里云国际业务在AI方面的核心打法和优势是什么?

袁千:我们的通义大模型上线的第一天就定的是开源策略,目前已经开源了200多个模型,衍生模型数量超过14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体系之一。我们首先会聚焦在基础大模型产品能力的提升上。

另一方面,阿里大模型在海外的生态建设也在赢得客户,我们去年跟很多客户联合做了它们自己的大模型应用效果的发布,比如说我们支持赫力昂推出一款AI营养助手,将营养师的咨询响应时间从几十分钟骤减到几分钟。

另外,我们也会在海外各个节点加速部署通义、大数据等AI应用所需要的产品。

8.提问:哪些是阿里云目前比较关注的新兴市场?

袁千:首先亚洲肯定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目前在印尼、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具备了三个本地数据中心的能力。韩国、菲律宾都是双数据中心的架构,亚洲的大多数国家我们都已投建数据中心。

第二个就是拉美市场,我们认为拉美市场整个数字化、云计算、AI都处于蓬勃成长的一个阶段。

此外,就是中东、欧洲市场都在看到新的机会。不同市场会用不同的策略,比如亚洲可能会有更多数据中心,南非等市场可能先通过本地的合作伙伴来做,会更灵活一些。

9.提问:怎么去建立这些市场的本地化服务能力?

袁千:本地化是阿里云非常重视的一点。首先我们在建本地团队,平均下来60%以上,甚至有些国家或地区70%、80%以上都是本地的员工。第二就是我们会做整个本地的服务体系的建设,才能跟客户走得长、走得久,走得稳。借助AI,我们也关注本地语言能力的提升,通义千问现在对外提供的语言就达到119种。

此外,还有和海外高校体系的合作。目前,我们跟海外120所大学都有合作,建立起在当地的人才培训和赋能体系。

10.提问:对于国际市场,未来阿里云还有什么样的投入计划,会在哪些方面寻求突破?

袁千:未来3-5年,甚至是更长的周期,肯定是面向AI的,基于AI战略和海外数据中心的能力扩展,我们要思考在海外怎么构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技术、服务的能力。

我们会持续加大在基础设施、AI能力、本地服务体系这三方面的投入,目标是建设一个具备全球技术竞争力的云计算网络。

在重点突破方向上,主要包括四个:第一,全球基础设施的持续覆盖;第二,加大本地生态的建设;第三,持续推进合规建设,我们目前在海外已经有150多个合规认证,未来也会持续投入。第四,加快建设“云+AI”协同服务能力。

对我们来说,全球化不是一项短期投入,而是一个持续进化的过程。未来我们会继续坚持长期投入,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拥抱AI浪潮。

举报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