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还记得“红猫计划”吗?
5月7日小红书和阿里合作推出红猫计划,随后“红京计划”发布,拼多多、微信小程序也接入小红书,一条从“种草”直达“交易”的跨平台链路就此打通。但一系列“红X计划”经过了漫长的618、一个月烧掉近200亿元的外卖大战之后,很快成了被遗忘的话题。
相比即时零售混战为电商界带来的增量,以及AI为互联网公司带来的想象,红X计划们很小,只是几个数据投放工具的功能升级。但它背后是小红书对自身角色的再定位——回归“生意入口”,种草的价值,终于能通过实际数据被商家感知。再往大了说,此次内容场与交易场的贯通,成了电商行业全域十年攻防史的关键节点。
更重要的是,内容平台种草、货架平台成交这一全域经营方式,依旧是众多商家在存量里找增量的基本操作。截至今年7月10日,已有2000多个商家在申请打通从小红书通向天猫京东等交易场的直达链路。
这正是一财商学院推出报告《从种草到交易:小红书如何重构电商生意链路?》的原因。我们希望它成为第一份从红猫计划展开,系统性探究新开环时代下,“种草场”小红书如何与其它交易场分工,以及商家如何在全域电商经营中成长。
2024年的WILL大会上,小红书技术副总裁风笛展示了一组数据:高端家居品牌Cabana使用小红书的“私信通”工具投放时,系统归因的ROI仅为2.34。但实际情况是,大量消费者看完笔记后直奔线下门店下单。如果把自然进店的客户全量纳入计算,这笔投放的实际ROI 可以飙升到39。
差值背后,是小红书自认为长期被低估的商业价值。“用户因何而来”“因何购买”“效果如何归因”——这是广告界长期存在的问题,更是小红书的存在焦虑。如果横向对比几个内容平台,抖音、快手自建电商闭环,用真金白银的成交额证明了自己对品牌的价值;B站没有思想包袱,坦坦荡荡地挣广告费;小红书则被平台之间割裂的数据、种草效果难以归因的高墙困住。
今年 618 前夕,阿里与小红书共建的“红猫计划”率先撬开一道门缝,随后“红京计划”发布,拼多多、微信小程序也接入小红书,一条从“种草”直达“交易”的跨平台链路就此打通:小红书笔记里涌动的消费欲能流向天猫、京东的订单页,品牌搜索量、加购率、订单ROI首次成为可量化内容的指标。
小红书定位“生意入口”,电商踏入新开环时期
由于红京、红拼、红微的经营链条和技术逻辑与红猫计划基本一致,且“小红书种草,淘天成交”的消费者行为路径更普遍,因此,我们的报告以红猫计划作为观察对象。在该计划中,两大核心升级点“小红星”和“种草直达”分别补上了商家全域经营的两大块拼图,带来的不仅是商家种草后链路数据(如搜索、进店、转化)的可量化,还有另外两大既实又虚的变化:小红书对平台角色再定位;内容场与交易场贯通,电商行业进入了新开环时代。
①“生意入口”定位,才是小红书的长板
2018年以来,小红书几乎每隔2、3年就会有一次上市或收购传闻。这些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与小红书用户体量相当的B站早在2018年3月就前往纳斯达克上市,市值约32亿美元,并曾在2021年冲上500亿美金市值。
但种种原因导致的上市计划受阻,使得小红书自我造血的压力陡增:
第一,自营电商的连续失利。2023年,小红书砍掉了福利社、小绿洲等自营电商业务。
第二,闭环电商业务难以形成更大规模。2023年小红书首次实现盈利,年度营收达到了37亿美金,但其中广告营收为大头,约24亿美金,电商营收仅占30%,约13亿美金。中信建投通过佣金比例反推测算,2023年小红书电商的GMV(商品交易总额)约为2300亿,这一数据距离各大电商平台扭亏为盈的时刻都相去甚远:
2016年京东扭亏为盈,GMV达到6582亿元,净利润达到了10亿元;2021年拼多多扭亏为盈,GMV达到2.4万亿,净利润为77.69亿元;同样为内容+电商平台的快手,2023年扭亏为盈,GMV为1.18万亿元,当年净利润64亿元。
如今,小红书已经连续两年盈利,资本市场环境也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无论未来是否仍抱有上市打算,它都需要拥有持续的商业化收入增长:不上市,持续盈利才有自己造血的可能;要上市,它得证明在同样的用户基数下,自己比B站具备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相比电商,种草带来的广告收入更具确定性,尤其当效果可被度量。当所有携流量自建电商闭环的内容平台都长得越来越相似时,小红书“生意入口”的定位,反而让它有了差异化优势。种草效果可被度量则为小红书的广告收入提供了保障。
②电商行业进入新开环时代
以2003年淘宝诞生为起点,中国电商发展20多年,被视作“流量终点”的货架电商们始终在从外部平台引入流量。如果我们将2013年蘑菇街和美丽说被淘宝“封锁”视作一个关键节点,全域电商攻防史也已超过十年。
在最初的封闭时期(2013-2017年),由淘宝和微信的对立关系形成最初的大闭环电商路线:微博导向淘宝、微信牵手京东;此后,借着短视频内容的东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平台兴起,又带来了新的开环机遇(2018-2020年)。
但2020年后,内容平台携流量入局、依靠直播电商,开始自建电商业务时,内容平台与货架平台又进入闭环时期(2020-2022年)。此时CID技术开始用于引流电商。CID是用户点击广告时生成的数字编码,它相当于平台筑墙时,技术服务商放下的一截梯子——当用户看完广告去电商平台时,平台会记录来自这个编码的订单行为,并回传给广告平台,让广告主可以监测并优化广告效果。这打通了从社媒和电商平台的数据通路,让ROI计算、和广告素材按效果优化成为了可能。有数据显示,仅在抖音单一平台,2023年的CID链路广告日耗峰值就超过了1亿。
如今,小红书的开环电商探索以及B站于2023年率先宣布大开环战略,则构成了新开环时代的基调。开环与闭环的选择,涉及平台间资本合作、流量增长和广告收入。而积极进行多平台布局,是商家一直以来的共识。哪里有更低的流量成本、新的消费人群,哪里就有销量增长的机会。
跳出红猫,小红书全域经营方法论
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不少商家都向一财商学院表达了参与红猫计划的兴趣,也有商家因过往的失败经验(如小红星投放ROI过低,或CID亏损)表示该计划增益有限。从商家参与范围看,截至7月10日,仅2000多个商家申请参与各项“红X计划”的种草直达,也说明该计划尚在小规模验证期。
在实际经营的链条中,小红星与种草直达也并不覆盖全部环节。一个小红书商家的全域经营链条大致可分为:
1. 选品;
2. 找对人、说对话、选择合适场域投放;
3. 监测效果, 实现内容策略调优;
4. 在多篇赛马笔记中,筛选出高转化素材;
5. 挂链投放;
6. 跳转至站外成交几个环节。
这个链条中, 小红星负责数据诊断,回答“什么内容能种草”;种草直达负责效果加速,解决“如何让种草快速变现”。
因此一财商学院在这份报告中,将跳出红猫计划本身,通过运动户外、健康、家居、个护等行业的几大案例为商家提供小红书全域经营的实战方法论。我们不以「品牌规模」作为案例的划分维度,而是围绕「货品特性」和「商家经营目标」展开分类讨论,核心解答商家在小红书经营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小红书种草已是商家基本操作,是否要在小红书开店;全域都开店的情况下,是否还要有必要种草直达。
①是否有必要在小红书开店?
据一财商学院统计,美妆、个护、运动户外、健康、服装、珠宝等8个类目的天猫Top10品牌,62.5%都已经开设小红书官方旗舰店。从结果看,未开设小红书店铺的商家,大多集中在运动户外行业和香氛香薰行业,但两者的原因大相径庭:运动户外品牌大多是主动选择不开店的大品牌;而香氛香薰品牌则大多处于单平台突破的成长阶段。
譬如,相比其它成熟大品牌扎堆的类目,香氛香薰算是新品牌辈出的赛道——天猫TOP10商家中,目前大多数还在依靠单一平台优势起量,尚未来得及布局多个平台。譬如分别位列行业第四、第六、第九和第十的尹谜、PISSA、梦川和西尼优,无一例外都从抖音起家、以抖音为主阵地,甚至在小红书尚未开通官方账号。
这些品牌主要走低价路线,如抖音四年老店梦川店铺总销量超200万件,其中7.9元卫生间除臭清新剂已售76万件,以绝对低价带动销售额,商品卡贡献的销售额占比98%;同在抖音开店四年的西尼优,主要商品是100元左右的车载香薰,抖音店铺总销量4.3万件,直播带来的销售额占一半——这一路线注定很难适配小红书的用户兴趣与图文路线。
而在天猫运动户外行业TOP10品牌中,安踏集团旗下的斐乐、安踏和迪桑特都在小红书开了店铺。其中安踏主品牌和斐乐更是维持了高频次开播。今年3-5月,两个品牌平均每个月开播约30场。耐克、阿迪达斯、lululemon、New Balance等几大国际运动品牌,既没有开红店、也没有开播——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视小红书。
以耐克为例,它在近90天(截至7月7日)在小红书的预估投放金额超1700万元,是所有运动品牌中最高的;同样未开设小红书店铺的迪卡侬,也会以平均两个月一次的开播频率进行品牌宣传,而非带货,5月15日在千岛湖的雨中开播了4小时,用户外的沉浸式体验邀请达人分享运动体验、产品功能等。
这些海外运动品牌们目前早已进行有层次的全域布局,如lululemon以线下直营店作为体验中心,线上则覆盖淘天、京东、抖音、微信小程序多个平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全域玩家”。但和中国本土运动品牌、以及那些被纳入中国集团麾下的国际品牌不同,它没有在小红书开设店铺,只是将它作为一个品牌宣传的渠道,用于纯种草和社群活动招募。
核心原因主要有两点:
第一,渠道资源聚焦头部平台,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二,内容种草与销售场景分离,可以规避价格与品牌调性风险。
②在小红书和站外都开店的情况下,是否还要有必要种草直达?
从目前来看,已尝试在小红书探索闭环电商的商家,如果仍希望尝试种草直达,主要出于三类原因:
一是希望享受政策红利期的早鸟型商家
据一名已在投放红猫计划的高客单类目商家表示,由于吃到了流量扶持的短暂红利,目前点击成本和获客成本低于聚光和乘风。但因为不少用户已经习惯了小红书被种草-到淘宝天猫搜索购买的路径,反而放不了量。
二是在小红书闭环电商中受挫的商家
某OTC品牌创始人对一财商学院表示,从2023年开始,该品牌就开设了小红书店铺,也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尝试做小红星,但效果都不理想。小红书店铺一天一单,大多通过自然流或官号进入;而小红星已投放近百万元预算,但ROI仅为0.3。 从类目属性看,健康行业相当适合CID模式——标品、站外搜索行为占比高,且因商品同质化严重,加上流量渠道稀缺、行业竞争激烈——如果仅在小红书纯种草,品牌的ROI极低。因此,该品牌创始人希望尝试CID模式。
三是成功跑出站内闭环+站外开环模式的商家
这类商家的核心矛盾在于平衡站内转化与站外引流 ——要不要为站外平台导流?站外跳转会不会稀释站内成交? 据了解,种草直达占用的是广告流量池 ,并不影响闭环电商的固定流量比例。另外,小红书也提供了一组数据,表明闭环广告与种草直达的人群重合度极低,并不会因为相互重复触达人群造成预算浪费:种草直达和闭环电商广告的曝光人群重合度仅9%,点击人群重合度仅5%。
在报告中,林氏家居、韶音和溪木源三个品牌既做小红书站内闭环、又做站外开环,它们分别代表三类不同经营诉求的商家:
1.规模化放量,优化投放ROI;
2.快速验证并打爆新品,抢占细分市场;
3.拓宽品牌人群。
如溪木源在种草直达时同时进行CID和阿里UD双侧投放:在UD链路中,优先选择天猫店铺销量TOP1产品,借助站外成熟的消费人群画像提高投放精准度,实现站外销量的规模化增长,稳守电商销量榜单位置;CID链路中,则选择小红书站内高人群资产SPU,促进站内已种草人群成交。
林氏家居在差异化选品的模式下,通过种草直达提高老品沙发的转化率,同时以小红星推动新品破圈。
韶音则在推出新品耳夹式耳机,在小红书进行前期的声量与人群积累后,通过持续拓展机会人群、以“站内直播+站外CID”的双循环模式打爆新品。
从本质上来说,种草直达与小红星都只是数据工具——能否用好工具,涉及多个前提条件,比如:是否选对货品、对商品买点的转译是否足够打动用户、内容和人群的匹配度如何、人群是否有高增长空间、对搜索或信息流等场域的预算分配是否合理......
当平台开始宣称“能通过确定性的内容做确定性生意” ,宣告了商业本质的回归:“人的需求”与“货的价值”更需要内容高效连接。商家需要做的,是回到用户本身——他们的欲望和焦灼,才是一切生意的起点。这或许也是你翻开这份白皮书的理由。
股价的上涨之中,阿里能否让市场看到更理性、长期的增长路径至关重要。
OpenAI CEO称GPT-5可能今年夏天面世;Midjourney入局视频模型。
在大促关注度下降、商家利润渐薄的情况下,平台需要面对越来越多“商家玩不起了”的挑战。
OpenAI CEO奥尔特曼表示,公司将上一代推理模型o3的价格降低了80%,o3-pro的价格则比o1-pro便宜 87%。
提升“时效性”正在成为618大战之中电商平台的一项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