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最大的民航信息服务平台航旅纵横的APP首页上,悄然出现了"民航官方直销平台"的字样,不少旅客认为,这家以航班动态查询起家的平台,开始发力机票销售业务,民航版的12306出现了。
之所以被旅客定义为“民航版的12306”,是因为航旅纵横是民航旅客用得最多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目前激活用户已破1亿,央企中航信,东航和南航都是其股东。
以前,用户在航旅纵横上最常使用的功能,是查询自己的航班动态和飞机情况,比如飞机的机型和机龄,是否延误,前序航班情况,何时可以登机等,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最权威和实时的答案。
最近几年,航旅纵横APP上开始增加更多其他功能,先是值机选座,线上升舱,机票验真,现在又开始卖机票,火车票和酒店,不少旅客在问,航旅纵横是也要做OTA了吗?
据笔者了解,与携程,去哪儿等OTA不同的是,航旅纵横上销售的机票,并不是来源于众多机票代理,而是国内航空公司的直销机票资源。所有机票产品都由各家航空公司直接发布和运营,航旅纵横平台负责展示,并且不收取航司的代理费。
相对航空公司的官网来说,对不同航司同一航线“比价”的需求,一直是OTA平台吸引和留住用户的优势,但长期以来,来自OTA平台的加价销售、捆绑搭售等问题频发,积分票倒卖等行为一直屡禁不止,消费者实际支付价格与票面价格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背后其实是部分艰难求生的机票代理铤而走险以及监管漏洞。
目前,OTA平台是旅客购买机票的主要渠道,但在平台上展示的不同票价,并非只来自航空公司,还有大量的机票代理。旅客在平台上订购机票后,实际的出票工作和后续的退改签等需求,很多是由机票代理来操作。
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一些违规票代通过销售用积分兑换来的机票,加价卖给消费者,看起来机票价格更便宜了,但实际上机票行程单上的不含税票价其实是0元。
而对于OTA平台来说,要对平台上的大量机票销售代理商进行全面监管依然困难。国内某在线旅游平台就曾表示,对于出票量巨大的机票供应商,只能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监管,给了一些供应商可乘之机。
航旅纵横"民航官方直销平台"或许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痛点,通过由多家航司在同一平台自行运营各家的机票资源,解决了用户比价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客票的安全和监管。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上半年,国有三大航已在共飞航线上开始了机票互售,在国航,东航,南航的APP上,不少国内航线都可以买到另外两家航司执飞的航线机票。
而航旅纵横的直销平台,相当于扩大了航司之间的互售范围,将航司的官网集中在了同一平台上,成为民航统一的售票平台。
而对于航司和更多机票销售平台来说,未来谁能够在自己的平台上提供更多差异化的服务,并保证机票价格透明,杜绝多收退改手续费,不清晰的捆绑搭售等销售乱象,谁才能留住和吸引更多用户。
国有三大航没能扭亏,但继续大幅减亏,货运物流和机场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更好。
全国多地机票价格大幅下降,部分甚至低于1.3折;此外,酒店的价格也比“五一”假期接近腰斩。
普惠GTF发动机缺陷事件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更是引发了整个行业对技术伦理、供应商责任以及行业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
旅客在第三方购票渠道买到的与行程单价格不一致的机票,主要来自OTA平台上的机票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