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后,本周进入到第二轮的赣超也越来越火热。
赣超第二轮,南昌队于7月20日晚坐镇主场迎战九江队。7月14日12时,本场比赛购票通道准时开启,放出的球票瞬间秒光。7月20日晚,赣超南区次轮赣州队对阵宜春队,3万张球票开仓即秒光,追加的5000张票也再次秒光。
与苏超的发展类似,部分球队起初的主场容量较小,接下来主场将搬到容量更大、座位更多的体育场。根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于景德镇市体育中心正进行紧急改造,主场比赛暂设在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体育场(座位1000个),第二阶段将迁至拥有1.9万个座位的市体育中心。7月19日,吉安队在吉安市泰和体育中心迎战萍乡队。赣超第五轮,吉安主场将回到吉安市全民健身体育中心,目前该场地正在改造,届时将开放1.7万个座位。
而本周末举行第七轮赛事的苏超热度持续爆表。其中,7月19日南通队与盐城队的比赛,根据售票平台后台数据,两轮抢票累计总人数达136万之众。
苏超、赣超的红火,很大程度上盘活了存量的场馆资源。比如,虽然大量地级市乃至部分县级市都有大型体育场,但过去这些体育场往往用来举办演唱会等活动,整体的使用率并不高。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现在地级市基本上都有大型体育场,通过举办赛事,可以把这些设施很好地利用起来。
而且苏超、赣超的举办有利于促进足球普及率的提升,带动更多青少年热爱足球,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足球事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苏超爆红后,近期,苏锡常三市均有足球相关三年行动计划出台。
无锡市近日出台《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到2027年,经常参与足球活动的人数达到43万人,全市拥有注册业余足球队160支、注册球员2500人;支持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到2027年建成1个职业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力争有1家俱乐部参加中国足球甲级联赛。
常州的《足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提出“足球事业振兴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将构建校园、社会联赛体系,年均举办足球赛事超过500场,支持培育职业俱乐部2家、社会青训俱乐部10家以上、球迷组织8家。
苏州制定的《苏州县区级足球青训中心建设工作指南(2025-2027年)2.0版》,融合普及足球知识的校园、强化专业训练的体校、提供个性化培训的社会青训机构等形成工作体系。
唯品会相关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苏超热潮不仅点燃了体育运动的激情,也带动了体育消费的增长。唯品会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苏超火爆出圈的同时,平台上江苏省的足球和足球鞋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显示出持续高涨的消费热情。同时,运动Polo衫、运动裙、运动背心、羽毛球鞋、网球鞋、软壳裤等运动服饰的销量也呈现明显增长。
另一方面,苏超、赣超的火热,对相关产业尤其是文旅、商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越来越多的赛事IP带火了票根经济。
以7月5日南京队主场对阵苏州队的比赛为例,当天赛场观众人数突破6万人。7月4日至6日,3天时间里全市景区景点、文博场馆、文化街区、乡村旅游等监测点接待游客量218.1万人次。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全市文旅消费总额27.2亿元,其中异地文旅消费17亿元,位列全省第一。
5日比赛当天,美团平台南京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255%,住宿和旅游类交易规模省内排名第一。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郑琼洁撰文分析称,苏超通过激活城市文化基因、推动业态融合、拓展消费场景、强化情感共鸣,构建起赛事引流、文化赋能、消费升级、价值认同的完整逻辑链条。
赣超同样在发力“票根经济”。江西鼓励设区市结合赛事开展形式多样的体文旅商融合活动,以赛事为平台,打造全民参与的足球嘉年华,形成“赛事+文旅+消费”的全新赛事生态。
足球之外,近期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也正火热进行中。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浙BA”把篮球赛事与城市消费场景有机融合,以消费券、票根经济、市集联动为主的“消费组合拳”下,不断释放体育促消费的巨大潜力。目前,各赛区积极探索“赛事+消费”融合模式,推动消费链条延伸。杭州近期发布“2025七彩夜杭州·仲夏消费季·‘浙BA’杭州欢购季”系列活动提出,市民、游客只需持“浙BA”杭州赛区观赛门票,即可在全城范围内享受餐饮、商圈、酒店、景区等送出的多重福利。
自5月10日以来,江苏省的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上升,其中机票、酒店及景区门票等细分领域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
非洲市场大家电的普及率较低,潜力较大。
在苏超成为现象级赛事后,富有创意的赛事IP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富有创意的赛事IP,无论是贵州榕江的“村超”,还是最近爆火的“苏超”,既能点燃大众热情,也能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当舆论热议“苏超”将业余足球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之际,审视职业足球体制创立30余年来各地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