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商业人文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长三角文博会规模创新高,33个沉浸式项目集中亮相

第一财经 2025-11-21 10:18:00 听新闻

作者:葛怡婷    责编:李刚

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汇聚了长三角一市三省等地的文化产业成果,展示了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的丰富内容。

11月20日至22日,第六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文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作为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的核心平台,本届文博会汇聚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一市三省的文化宝藏,并携手云南、贵州、吉林等省份,展示各地在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方面的探索。

尽管上海近日气温骤降,但展会现场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8万平方米的展区内,丰富的展陈内容和文化活动随处可见:动漫爱好者聚集在潮玩装置前拍照,观众通过VR设备体验沉浸式场景,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热门音乐剧片段轮番上演,偶像团体集结打歌。

本届文博会共吸引1500家文化产业相关单位和企业参展,展出上万件文创产品、近千种地方美食,配套126场特色活动,充分彰显“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激发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活力”的主题。

作为东道主,上海各展团的设计别具匠心。黄浦展团的“戏剧便利店”邀请《大理寺日志》剧组担任一日店长,将演艺大世界的活力氛围带入展馆;嘉定展团的XR空间让观众与历史人物对话;杨浦展团则通过B站小电视与敦煌艺术的跨界展示,呈现数字内容的多元创新;临港新片区,4米高的雪嘻嘻气模与科技智慧图书馆的智图AI系统,带来文旅+科技的新体验。

江苏展区内,现象级IP“苏超”成为焦点,各市队服吸引不少观众拍照打卡。这项足球赛事衍生出的文旅线路、文创产品和科技应用,展现了体育与文化融合的活力。展区还呈现了AR眼镜等一系列科技产品,以及扎染等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的新生。

浙江展区以良渚玉鸟、玉璧造型为视觉主体,通过VR眼镜、AI数字人等项目展示文化出海的新可能;现场演示的古法竹纸、瓯塑等非遗工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手作的魅力。

安徽展区内,紫云山文创园与科大讯飞等企业联合亮相,“好戏安徽”板块呈现黄梅戏、庐剧等经典选段。展区还设置了VR体验《渡江战役》、集章打卡等活动,增强观展趣味。

其他省市展团也各具特色:吉林展区再现长白山冰雪季场景;云南展区通过“蘑幻奇旅”VR等项目,带领观众体验独特的生活方式;内蒙古展区的AI旅拍机和《阴山岩画》VR体验展现数字文化魅力;贵州展区展现“村超”等民间运动热情;山西临汾展区则展示了霍州年馍、老粗布、锣鼓文创等地方特产。

开幕式上,发布了“长三角数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等重点项目,为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支持。

本届文博会首次采用“1+6”展览格局,即一个综合发展板块,辅以四个特色专题展和两个特色展区,推动文化产业跨界融合。

两大特色展区聚焦体验经济。33个沉浸式项目集中亮相,南京博物院《坤舆万国全图》VR大空间、上海精文《大美敦煌》XR体验等,运用科技手段活化历史文化遗产。古镇新生态跨界融合创新展汇聚了23家文旅运营方,邀请乌镇发起人陈向宏、拈花湾创始人吴国平、阿那亚创始人马寅等业界代表分享景区如何跳出同质化,通过产品迭代和模式创新焕发新生。

四大专题展区针对不同需求:长三角国际文创产品展备受Z世代欢迎,汇聚50家博物馆新品、老字号焕新登场、《恋与制作人》等二次元内容;中国文旅产业投资博览会与中国酒店投资加盟展双展联动,首次引入东南亚代表性企业;汽车潮流节与房车露营博览会联合呈现500多辆特色车辆,探索文化与制造业融合的新路径。

本届文博会注重产业对接和交易,共举办126场配套活动,包括主题峰会、经贸对接会和招商推介会等,内容涵盖沉浸式产业、古镇生态、文旅投资等领域,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合作。

从产业协同到激活消费,本届文博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丰富的内容和创新的形式,展现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气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生态系统。这场文化盛会不仅助推长三角文化产业一体化进程,也为大众提供了感知美好生活的新场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