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上证报,记者7月21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已在我国多地部署。3台不同版本的“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已分别在超算中心、国内高校及相关部门部署并运行。
工厂建成后,预计年产光量子计算机可达数十台/套。
我国科学家近期的一项实验,为量子计算机面世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在沪科学家团队利用AI大模型技术,彻底解决了原子阵列的修复难题,使中国在量子计算机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上成功“卡位”,实现了“从0到1”里程碑式的突破。
这是国际上首台神经元规模超过20亿的基于专用神经拟态芯片的类脑计算机,标志着我国在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国资委、工信部、商务部等部门加快部署“人工智能+”,在推动高质量数据供给、建设数字新基建、打造“人工智能+消费”场景、深化央企AI+专项行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等多方面密集推出政策措施,并明确下阶段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