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一财号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宇树冲刺IPO:人形机器人迈入“资本+技术”双轮驱动新阶段

第一财经 2025-07-24 18:08:41 听新闻

作者:王鹏    责编:张健

国产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浪潮下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景,成为资本竞逐的热门赛道。

(本文作者王鹏,北京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的浪潮下,国产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应用场景,从技术奇观变为资本竞逐的热门赛道。2025年7月,杭州宇树机器人启动IPO辅导,计划冲刺科创板或主板,注册资本增至3.64亿元,并获得腾讯、阿里、蚂蚁集团、吉利等多家头部机构参投的C轮融资,投前估值超百亿元。随着产业基础日益扎实、资本支持不断加码,以宇树为代表的本土企业正加速从技术落地走向价值落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行业正式进入资本化验证的关键拐点。

机器人加速商业化迈向产业中枢

宇树机器人启动IPO的消息,为人形机器人行业释放出由“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强烈信号,也成为国产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曾几何时,人形机器人更多被视为舞台上的“特技演员”,以后空翻、跳跃、挥手等炫技动作吸引关注。然而随着底层算法优化与机电协同技术成熟,不少国产企业正在将机器人真正推向“实用”场景,逐步摆脱“高光动作、低频使用”的行业局限。

天眼查数据指出,2025年起,以宇树机器人为代表的部分企业订单转化能力大幅增强。政企采购与高校教学成为首批落地场景,已实现产品批量交付和长期合作框架。同时,其消费级四足机器人也打开了海外市场,从展示品变成了可定制、可互动的实际应用工具,国产机器人开始从“看得到”向“用得起、用得好”转变,真正踏上从“实验室样机”走向“市场产品”的现实之路。

国产机器人生态链加速成型

随着宇树机器人IPO启动,其背后的产业协同效应正快速释放,带动整个国产机器人生态链迈入“商业突破”的新阶段。尤其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方面,宇树大规模采用本土舵机、电控模组、感知系统等元器件,直接促动一批A股相关企业实现业绩反弹。

这一轮协同放量不仅体现在硬件侧,也加速了AI算法平台、机器人操作系统、集成服务商等“软支撑”的落地整合。

与此同时,政策层面对产业协同也提供了稳定预期。工信部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专注细分领域特定场景和生产工艺,开发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宇树等企业的快速发展正成为政策导向的“抓手”与落地样本,也为上下游企业在供应链安全、自主替代和出海协同等方面提供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

资本与技术双轮驱动

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与场景需求拓展,人形机器人正在迈入“资本+技术”双轮驱动的新阶段。国产企业,不仅在伺服关节、电控系统和感知算法等关键环节实现自主迭代,还通过产品落地不断验证商业可行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回报预期。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国内机器人赛道累计融资规模达300亿元,AI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结合成为核心投资方向。宇树的IPO成为行业风向标,资本市场正从“看技术”转向“看交付”“看收入”,推动人形机器人加快从创新概念向规模产业跨越。

验证期博弈: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宇树机器人IPO的启动为行业注入了强心剂,但国产人形机器人要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暂时仍面临现实挑战。其一,核心部件如高性能伺服舵机、减速器等部分依赖进口;其二,当前产品制造成本高昂,单台价格动辄数十万元,尚未形成规模化效应;此外,复杂场景下的运行稳定性、交互自然性仍有待打磨,部分企业产品仍停留在演示或试验阶段,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型。

不过,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随着算法能力提升、零部件本土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深度嵌入,人形机器人正迎来从“产品力”走向“服务力”的关键窗口期。

在这个“验证期”与“成长期”交汇的关键阶段,人形机器人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载体,更是产业链协同、场景转化和用户教育的复合工程。正如业内专家所言:“从炫技到实用,是技术含量的跃迁,更是信任成本的递减过程。”唯有稳扎稳打、持续交付,国产机器人才能真正赢得市场与时代的双重认可,迎来规模化普及的下一个转折点。

第一财经一财号独家首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