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正式启动,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孵化加速”全链路成果转化接力环。
概念验证是对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从技术、市场、产业等维度验证其技术可行性、商业价值、市场潜力的关键环节,是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由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携手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国家电投集团湖北电力有限公司等共同打造,聚焦新型储能、电力系统、智慧能源、能源电子、未来材料等领域,提供仿真设计、原型开发、样机制备、工艺验证、产品检测和商业前景评价等服务,助力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有效降低其市场化风险,全力推动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武汉新能源研究院院长杨凯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概念验证中心上接技术创新,下启工程化和产业化,可以帮助技术产业化迈过初始阶段的“死亡之谷”。
据介绍,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将依托共建单位的紧密协作与资源优势,组建新能源产业高端智库,转化一批高价值科技成果,培育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培育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探索科技成果科学评价法,构建新能源产业创新生态,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启动仪式现场,8家企业入库武汉新能源研究院概念验证中心,多个入库项目产业化进展取得突破。例如,高转矩品质高可靠直驱永磁电机及其驱动装置项目,通过验证,其新技术与传统直驱永磁电机相比,能够大幅提升电机的能量转化效率、提高转矩及控制精度,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和长期可靠性。项目在风力发电、抽水蓄能和低空飞行器上有巨大应用潜力,并已开始在抽水蓄能中开展示范应用。
还有二维范德华磁随机存储MRAM芯片及元器件。该项目利用二维范德华材料的独特性质,力图突破传统半导体存储工艺的局限。其研发的新型MRAM芯片具有高密度、低功耗、高读写速度和非易失性等优点,有望大幅提升存储性能,为解决我国在高端存储芯片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和赋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开辟新路。该项目已获得华工创投等多家投资机构认可。
杨凯透露,中心不仅验证概念,还将按照“金瓜育种”模式,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孵化加速”全链路成果转化接力环,实现一批“创新之苗”到“产业之果”的转化。今年计划孵化5~10个项目,帮助一到两个项目获得融资。
突出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等的关注,成为提升上海科创中心生态建设的关键。
今年上半年,光谷54家科技型企业获得股权投资,融资金额超过40亿元,同比增长50%。
目前,上海聚焦大模型、光电量子、智能传感、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和前沿赛道,启动建设了12家高质量孵化器,已孵化出36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36家估值超亿元的企业。
新能源电源波动性和化工生产所需稳定性之间的耦合难题,是绿色氢氨项目难以落地的瓶颈所在。
近段时间以来,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密集部署、不断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