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从项目地现场获悉,日前,随着首罐绿氨从远景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顺利发车,远景赤峰152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的32万吨首期工程实现正式投产。
“绿色氢氨醇对化工、航运、钢铁等行业的脱碳意义重大。”在项目地投产现场,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对第一财经等媒体表示,公司在赤峰建设全球最大的“新石油”产业基地,主要是为了捕捉戈壁滩生生不竭的风和光,并转化成绿色燃料。
绿色氢氨项目是指将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绿氨合成等多个环节紧密结合的项目模式,可将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为氢能及氢基化合物进行储存与运输,有助于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新能源电源波动性和化工生产所需稳定性之间的耦合难题,是绿色氢氨项目难以落地的瓶颈所在。
“此次投产的绿色氢氨项目可实现100%绿电直连,做到风光储与氢氨醇生产的动态耦合。”远景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在发电侧,公司打造了世界最大的独立新型电力系统,为生产提供绿色电力保障。在用电侧,公司打造了首座全动态绿色化工厂,以实现对上游波动的可再生能源的匹配。
“公司的构网型储能技术、AI驱动的新电网技术、动态合成氨技术保证了项目的成功投产。”该公司负责人进一步举例称,公司的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的算法调度可优化各个环节的运行,确保绿色电力可被最大化利用并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
在投产现场,日本丸红株式会社能源化学品部总经理冈田敬太郎在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表示,远景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能转化为稳定绿氨的技术能力,解决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最大痛点。“目前丸红已经与远景签署长期采购协议,从2026年开始将赤峰生产的绿氨销往亚太市场。”
赤峰近年来正积极推动绿电变绿氢绿氨绿醇。
据项目投产地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赤峰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已突破1000万千瓦,绿电占比超六成。
“远景152万吨零碳氢氨、中能建13万吨绿氨、中广核20万吨绿醇、天合光能50万吨绿醇等8个风光制氢氨醇项目正在推进中。”该负责人称。
国家能源局称,试点项目是为了促进绿色转型,推动绿色液体燃料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培育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中电联表示,8月份,将进入电力保供的关键期,从目前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结合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表示,央企集团会将更多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更多央企的新能源业务将分拆上市,有利于能源类央企上市公司提高估值水平。
打通“概念验证、中试放大、孵化加速”全链路成果转化接力环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指导和推动地方出台适应本地新能源特点的电力市场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