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政策暖风频吹,A股迎来阶段性反弹,沪指逼近3600点关口。多项指标反映市场人气不断升温,两融活跃度回升且净流入规模扩大,机构资金逐步净流入。
本月以来,高层会议推动下,市场对“反内卷”的关注度极高,并演绎出一轮传统周期行业的估值修复行情。两融方面,上周一(7月21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合计19045.6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153.99亿元,时隔近4个月再度突破1.9万亿元关口。根据Wind数据,截至24日,A股市场融资余额为1.92万亿元。关于市场增量资金,中信证券分析称,A股“水牛”特征显著,近期观察到的市场增量资金来源于机构资金净流入。
即将进入8月,随着年中重要会议政策细节逐步落地与上市公司中报密集披露,市场迎来“政策效果验证”与“业绩成色检验”的双重窗口。
钢铁、医药、有色领涨7月
从行业层面来看,7月至今,行业指数仅银行下跌。根据申万行业指数排名,近20个交易日里,钢铁指数领涨两市,涨幅18.54%,其后为建筑材料、生物医药、有色金属,涨幅分别达15.98%、11.83%、10.88%,通信、基础化工、电力设备、建筑装饰等行业涨幅亦超过8%。
本轮“反内卷”政策层级高、频次高,月初至月中,钢铁、水泥等传统周期行业就已反复活跃调动市场人气。以钢铁指数为例,7月前两周,指数涨幅达9.69%。21日,雅鲁藏布江水电站题材全面发酵,当日两市百股涨停,重大项目进一步刺激市场情绪做多钢铁、水泥、爆破、隧道、挖机等细分赛道。
数据显示,上周涨幅前20名几乎全部来自雅江概念板块,其中,西藏旅游(600749.SH)、西藏天路(600326.SH)、铁建重工(688425.SH)、西宁特钢(600117.SH)、铁拓机械(873706.BJ)等个股涨幅超过50%,这些股票的涨幅也跻身7月涨幅榜的前列。
“反内卷”行情以外,生物医药在7月维持活跃表现。申万生物医药指数最新收盘点创下2024年10月以来新高,万得CRO指数7月以来上涨22.18%,创下2023年5月以来新高。
记者统计显示,截至最新收盘日,155只生物医药股里,7月内仅有7只下跌,板块平均涨幅达15.92%,大幅跑赢同期上证50、沪深300等主要股指。
受年内多家国产创新药企订单事件催化,创新药成为本轮医药行情的领头羊,广生堂(300436.SZ)、前沿生物(688221.SH)、博瑞医药(688166.SH)、美迪西(688202.SH)等创新药企领涨板块。此外,生物医药板块7月涨幅前30名中,有23家来自科创板,亦反映资金博弈创新药企估值修复。
有色金属板块在A股过去每一轮牛市行情中,都有不俗表现,本轮行情也不例外。7月以来,资金主要围绕稀土、小金属、工业金属、能源金属等细分赛道进行布局。其中,稀土板块表现最抢眼,7家稀土上市公司本月平均上涨41.67%,盛和资源(600392.SH)领涨,涨幅近71%,创下2021年8月以来新高,北方稀土(600111.SH)、包钢股份(600010.SH)分别上涨53.61%、38%。
上述行业板块走强之际,银行指数本月触顶回落,月内下跌0.91%。回顾来看,申万银行指数于7月10日创下历史最高的4670.31点,截至当日,银行指数自“9·24行情”以来累计上涨43.6%,为两市最耀眼的板块之一。7月11日以来,银行指数累计回调6.18%。
目前仍有不少机构看好银行股的后市,长江证券7月25日发布研报称,银行股2023年以来在逆周期环境下上涨,板块里顺周期标签鲜明的个股普遍涨幅落后,估值历史分位非常低。市场开始关注哪些顺周期银行股当前的配置性价比突出。上述研报认为,业绩稳定的小微农商行、零售资产质量存在改善预期的城商行、滞涨的低估值股份行值得关注。
关注中报验证与政策落地
随着7月即将收官,后市如何布局是投资者最关注的焦点,各大机构也出炉了布局策略。
记者梳理发现,8月,A股市场处于政策效果初显与上市公司中报业绩验证的交会点。当前机构共识在于,结构性机会仍是主旋律,关注政策细则的落地进程、中报业绩的兑现情况以及经济高频数据的边际变化可能带来的机会。
就结构性行情演绎的机会,机构普遍提到科创、红利、业绩复苏三条主线,即在科技创新的长期趋势、高股息的稳健底色以及顺周期板块的修复弹性中,积极寻找业绩与估值匹配的阿尔法机会。
中信证券认为,本轮“水牛”行情能否演化为持续时间更久的全面牛市,需要观察后续基本面(即使是结构性的)好转情况。如果以今年6月作为本轮市场从存量转为增量的起点(以机构票、量化票、保险票等不同风格板块不再相互虹吸而是同步上涨为特征),那么目前“水牛”行情才持续不到2个月,并且未来还是可以期待会有增量政策进一步推动基本面预期改善。
中信证券还表示,8月往往是外部扰动频发的月份,短期涨幅较大的板块可能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波动,但考虑到市场整体已经缓慢走出存量格局,转变为增量格局,并且市场情绪也并非极度亢奋,因此目前整体还是建议投资者淡化宏观扰动,保持行业聚焦,保证持股稳定性,避免频繁的恐高交易。
申万宏源认为,“反内卷”显著提升了2026年中游制造供需格局改善的可见度。在远期有困境反转预期的情况下,2025年下半年经济验证承压可能只会带来短期波折。居民全面增配权益的条件仍有欠缺,但赚钱效应已加速累积。A股全面增量博弈的时间可能提前。行业配置层面,在短期结构轮动中,科创已是相对滞涨的方向,可能有修复行情。主线行情休整阶段,非银金融和创新药是中期机会明确的方向,短期值得坚守。
华金证券表示,8月周期和成长占优,主要原因系受益于政策和流动性宽松的科技、周期,受益于盈利预期回升的周期和消费可能相对偏强,科技+红利的哑铃配置超额收益可能相对有限。该机构认为,8月值得关注的方向,一是受益于“反内卷”政策和盈利预期可能改善的电新、有色金属、快递、化工、大金融等行业;二是政策和产业趋势向上的计算机(AI应用)、电子(消费电子、半导体)、传媒(AI应用、游戏)、通信(算力)、军工、机器人、创新药等。
目前光伏行业已形成“提价”和“限产”两大基本路线,提价效果已现,控产面临考验。
国内外基金普遍出现加仓或“空头回补”迹象。
广东省银行业资产、负债、存贷款,保险业资产、保费收入和承保利润等规模指标持续稳居全国第一。
广东银行业拟按照“1+3+N”的制度体系推进“内卷式”竞争的综合整治。
对于这轮行情的上涨逻辑,多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最大的驱动因素源于供给侧,“反内卷”预期推升价格上涨,同时煤炭价格的上涨使下游电力成本提高,可能导致下游收缩供给,也带来了价格上涨的预期;需求侧,市场预计下半年财政政策发力,加上城市更新、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建设等,又带来改善预期。与此同时,在全球宏观环境复杂多变下,大宗商品关键战略原材料正面临定价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