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大政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央企加快向“新”发力,努力开启增长“第二曲线”

第一财经 2025-07-28 13:41:36 听新闻

作者:祝嫣然    责编:胥会云

国务院国资委将着力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中央企业增强“创新韧性”。

国资委将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引导中央企业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

据国资委网站消息,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近日到上海调研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和发展情况。张玉卓强调,坚持战略导向、长期主义,正确处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投资与合理布局的关系,聚焦主责主业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努力开启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

国资委日前举办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也提到,国资央企必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为开创企业改革发展新局积聚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加快实现从要素大量投入的“汗水型增长”向科技创新驱动的“智慧型增长”转变。

近期央企年中工作会议密集召开,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多家央企把加快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作为下阶段重点任务,并明确了具体工作安排。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徐磊表示,当下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冲突、非传统安全挑战等外部冲击加剧,需求扩张的内生动力仍然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阵地。

支持央企增强“创新韧性”

张玉卓来到招商局集团战略投资的凯赛生物、国药集团控股的益诺思等企业,深入研发实验室与科研骨干交流,详细了解合成生物技术、“AI+新药研发”等领域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招商局集团、国药集团深入研究行业形势、产业趋势、市场走势,坚守实体经济,围绕生物制造、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细分赛道,积极探索研发培育、产业并购、专业运营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锻造核心能力、打造行业龙头。

张玉卓表示,国务院国资委将着力探索出资人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有效方式,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中央企业增强“创新韧性”,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含量,培育更多引领产业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新兴支柱产业。

张玉卓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向“新”发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强化与产业链上各类所有制企业协同攻关,打造一批有市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他还提到,要坚持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并购并重,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为导向,选准选好重点投资领域,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引领新赛道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7月27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镇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表示,要深刻认识到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正集中涌现,AI+、具身机器人、高阶自动驾驶、智能低空飞行器等领域面临产业爆发点,必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爆发式增长。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第一财经分析,中央企业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就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寻找新的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发展潜力大,有利于发挥产业引领、产业控制等功能与作用,也有利于国有企业培育形成新优势和新动能,符合国有资本投资与布局方向。

徐磊表示,下一步,中央企业要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精”提质,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布局的精准性,实现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新兴产业领域投资,更加注重投前评估和投后评价,以高质量投资引领高价值增长。

塑造发展新优势新动能

近期,多家央企召开年中工作会议,在部署下半年重点工作时强调加快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国机集团明确,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发展,在推动数智化转型上持续用力。把握制造强国建设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新要求,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华能表示,因势利导进一步优化战略布局,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国石油表示,推动新兴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推动新兴产业融合化、集群化发展。布局发展未来产业,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努力推动颠覆性技术突破并推进其产业化。

去年中央企业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8%,占总投资的比重首次突破40%。今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在产业焕新上再加力,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重点任务得到清单化落实,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

一季度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6%。按照“新赛道、新技术、新平台、新机制”标准,通过全资、控股、参股等方式,累计成立未来产业相关企业79家,加快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国资基金作为国有资本的重要运作方式,成为支持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工具。中国诚通管理基金一季度累计投向战新产业占总投资比重为71%,中国国新战新投资占比近80%,国投系基金累计投资1175个项目,助力296家企业上市,其中科创板143家。

国投集团有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表示,国投集团聚焦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生物制造等战新产业重点领域,以基金投资加快产业培育。为了引导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国投系基金发挥“母基金+直投”优势,放大国家基金投资效能。

比如,国投创合子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200亿元,通过“母基金+直投”带动万亿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累计培育了约4000家创新型科技企业,投资企业中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4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约700家,110余家企业已登陆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超过230家。

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表示,对中央企业来说,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目的是增强发展动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掌握发展主动权。未来一段时间,国有企业的投资将大量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譬如工业母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工业机器人、大健康等产业。

刘兴国谈到,要做好中央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顶层设计,避免陷入分散重复投资的不利局面。另外,要着眼于产业链安全,要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进行投资布局,尤其是要加强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布局,严控产业链断链风险。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