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超”成为全民话题的欢快背景下,中国足坛迎来一个尴尬的标志性时刻。7月30日,中超公司原董事长刘军、中国足协原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双双被判刑,成为足坛新一轮反腐风暴的“收官之作”。
当天,湖北省松滋市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王小平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十万元;对王小平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湖北省通山县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以受贿罪判处刘军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万元;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一十万元。对刘军受贿、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所得财物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至此,始于2022年11月的此轮足坛反腐风暴中,被通报的18人全部获刑。包括中国男足原国家队主教练李铁,中国足球协会原主席陈戌源,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足协原党委书记杜兆才,中国足协原副主席李毓毅,中国足协原副主席、中国田径协会原主席于洪臣,以及包括刘军在内的中超公司6任董事长。
公开信息显示,18人中刑期最长的是陈戌源,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刑期最短的是武汉全民健身中心原副主任、武汉市足球管理中心竞赛部原部长刘磊,以受贿罪、行贿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除了被判无期徒刑的陈戌源外,其他17人中有10人的刑期在10年以上。另外,除了陈戌源被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他17人共计被处罚金2160万元,人均大约被罚127万元。
经粗略统计,此次足坛反腐查出的涉案金额总计超过3.2亿元。其中,仅陈戌源、李铁两人的涉案金额相加就达约2亿元。
以上“有头有脸”的国内足坛原中高层落马情况,只是此轮反腐风暴的一部分。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安部于去年9月10日召开的足球职业联赛假赌黑专项整治发布会通报,2022年以来,公安部重点交办辽宁等地公安机关侦破相关赌球、假球专案,整体谋划打击网络赌球、操控比赛、行受贿赂等违法犯罪,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28人,打掉网络赌博团伙12个,查实涉嫌赌球、假球比赛120场,涉及中超、中甲、中乙等联赛41支球队。
通报称,行动中对83名涉案球员、裁判员、教练员、俱乐部管理人员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之后,其中44人被终身禁止在中国从事任何与足球有关活动,17人被“禁足”5年,34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足坛刮骨疗毒式的反腐行动,反映了国家振兴足球事业的决心。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层就多次就足球振兴发展相关工作展开调研,作出部署。去年11月末,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监察组与体育总局党组、中国足协党委围绕足球工作开展专题会商。会上,体育总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志丹表示,要深入推进足球反腐和行风整治,把足球领域反腐败斗争摆在突出位置。
此次被公开通报的18名贪腐人员全部获刑,是否意味着本轮足坛反腐将落下大幕?对此,一名对职业足球圈有所了解的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恐怕还不能作此断言。该人士分析,从各方信息来看,这轮被判刑的18名足坛原中高层,大多存在行贿受贿犯罪,其中行贿者有球员,也有俱乐部。但截至目前,并未见到多少涉案俱乐部被处罚的消息,而这同样是关心中国足球的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
随着昔日“金元足球”泡沫破灭,足坛反腐取得重大进展,后“金元足球”时代的中国足球逐渐走上正轨,越来越多球迷重新走进球场。而在商业角度,随着职业足球投资人队伍进一步洗牌,债务清理接近尾声,俱乐部历史包袱逐步卸去,中国足球的商业价值也重新凸显。
据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足球环境及未来发展白皮书(2025)》,中国足球在基础设施、商业、职业发展、舆论和文化五大环境上出现持续改善的迹象。推动改善的因素不仅包括政府的顶层设计,更重要的是来自大众的足球热情。这方面,贵州“村超”和江苏“苏超”都是有力的证明。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超联赛全年的现场观众总数超过466万人,场均观赛人数接近2万;中甲联赛全年超过228万人现场观赛。整个职业联赛和多家俱乐部的赞助收入和商务开发也显著提升。2025年,各方面形势进一步向好。就连非职业的“苏超”联赛,到7月初也已收获27家赞助商(不含公益支持单位),各参赛球队还分别拥有自己的赞助商。
腐败与假赌黑是足球的毒瘤,也是足球商业价值开发的大敌。在前述人士看来,中国足坛反腐虽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还远未到可用风清气正、欣欣向荣来形容的状态。对有意投资足球的各路资本而言,还需要更多的积极信号来重建信心。从这个角度出发,有理由相信,中国足球反腐还在路上,中国足球从竞技到产业层面的振兴也还在路上。
数据显示,今年多地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方面的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主要股东王兴,高管李铁、马东辉“先知先觉”减持。
近年来,富有创意的赛事IP,既能点燃大众热情,也能成为促进文旅体商深度融合、带动城市区域发展的新引擎。
苏超、赣超的火热,对相关产业尤其是文旅、商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显著。当前,越来越多的赛事IP带火了票根经济。
自5月10日以来,江苏省的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上升,其中机票、酒店及景区门票等细分领域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