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中央政府的核心工作方向。其中,人工智能(AI)被视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核心领域,并将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制造、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技术及金融科技等行业。这不仅标志着中国进一步推进AI技术的发展,也预示着AI在金融业的应用将迎来新高峰。
助力国家发展 巩固自身地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AI已经从概念走向实践,并逐步改变全球金融格局。对于香港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股AI革命浪潮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如何凭借其独特优势助力中国金融AI的发展,并在全球金融科技竞赛中巩固自身地位呢?
据测算,目前中国金融科技的市场规模已达4.59万亿美元,并且预计在2030年达到9.9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13.8%。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充分证明AI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巨大潜力。
AI正逐步渗透金融领域,从风险管理到客户服务、从投资决策到支付安全,各个环节都能看到AI技术的深度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提高营运效率,也让金融服务更加个性化、智能化,推动整个行业向数字化未来迈进。其中,以下几个领域尤为值得关注。
一、AI推动智能投资与资产管理
中国的银行及投资机构正积极利用AI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方案。例如,蚂蚁集团推出的“智能理财管家”,透过AI演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投资建议,自动调整投资组合,提升投资回报率。同时,AI亦被应用于投资风险评估,透过大数据分析市场走势,预测未来变化,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AI助力金融风险管理与合规
金融机构对AI在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中的应用愈来愈重视。例如,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利用AI自动监测交易数据,识别潜在金融犯罪行为,确保符合监管要求。而微众银行则采用AI技术进行即时风险评估,透过机器学习分析客户行为模式,降低信用风险并提高放贷效率。
三、AI促进数字支付与普惠金融
中国的数字支付市场已在全球领先,支付宝与微信支付每天处理数十亿笔交易,这些平台广泛应用AI来提升安全性及用户体验。例如,AI能够即时分析支付行为,识别异常交易,有效防止诈骗和洗钱活动。此外,AI亦帮助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利用数据分析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更准确的信贷评估,解决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市场需求。
四、香港发挥优势助力国家发展金融AI
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推动中国金融AI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金融基础设施和监管框架,更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能够帮助中国内地AI金融科技企业走向全球。
五、全球资本进入中国AI金融市场桥梁
香港拥有高度开放和稳健的金融体系,是全球资本投资中国金融AI领域的重要门户。许多国际金融机构选择在香港设立办事处,以便参与中国内地的AI金融市场。例如,大型国际银行、投资基金、创投机构通过香港投资中国内地AI金融科技企业,推动资本市场的繁荣。
六、离岸人民币中心推动AI金融创新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拥有独特的跨境金融服务优势。例如,香港金融管理局正在推动数字人民币试点计划,探索AI在数字货币交易中的应用,进一步加强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金融联系。
七、AI监管环境有助于金融科技发展
与许多市场仍在摸索AI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不同,香港已经建立了一套既鼓励创新又确保合规的AI监管体系。香港证监会和金融管理局推出了一系列针对AI金融科技的沙盒计划,允许企业在受控环境下测试新技术,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
八、大湾区建设巩固香港AI金融角色
粤港澳大湾区(GBA)战略为香港在AI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透过“跨境数字金融平台”,香港与深圳、广州的AI企业及金融机构正加强合作,开发创新的AI金融产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九、凭借多方面优势发挥关键作用
全球金融服务业正进入AI驱动的新时代,中国无疑处于这场变革的前沿。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AI金融科技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改变全球金融市场格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凭借其全球视野、完善的监管体系和与中国内地的紧密联系,将在这场AI金融革命中发挥关键作用。对于金融机构、投资者和科技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
原文于香港《信报财经新闻》刊登,内容略有修改。
本文是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写,并非旨在成为可依赖的会计、税务、法律或其他专业意见。请向您的顾问获取具体意见。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持续蓬勃发展,现有人工智能企业2200余家,企业创新能力活跃,产业生态健全,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浙江还同步推出三大保障举措:建设“平台+产业”综合服务站,选配人工智能辅导员,搭建一批合作对接平台,助力企业运用AI技术挖掘新商机。
科思科技、东杰智能20%涨停,山河智能、能科科技等涨停,万里马、阳光诺和等涨超10%。
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对符合条件的场景应用项目按照规定给予资金支持。
AI漂白通过模糊技术细节和夸大功能,破坏用户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理解与信任,不仅容易导致投资误判和资源错配,更会侵蚀整个金融行业的信任基础,从而阻碍AI技术的健康发展。